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

  •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国宝大熊猫,目前我国建立了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但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未来100年内仍有18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50%,15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9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0引用:7难度:0.5
  • 2.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人类再也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6
  • 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4.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②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 5-6 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所有芽孢、孢子
    ③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所以不能在常温长期保存
    ④用紫外线消毒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⑤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⑥培养皿、吸管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5.柴旺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效果,研究人员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 6.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酸性
    ②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③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及菌体本身
    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⑤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⑥可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⑦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组卷:12引用:6难度:0.7
  • 7.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3难度:0.6
  • 8.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如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7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24.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目前最常利用杂交瘤杂交法来制备。长春花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如图 1 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图 2 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图 1 中过程②特有的诱导融合的方法是
     
    ,过程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
     
    ( 选填“能”或“不能”) 在 HAT 培养基上生长。
    (2)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传统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
     

    (3)图 1 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
     
    。图 1 方框内需要经过 
     
    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会因为
     
    、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需进行传代培养。
    (4)假设图 2 中双特异性抗体分子是由若干个氨基酸形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特异性抗体能与人体内各类肿瘤细胞结合
    B.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在人体内持续发挥作用
    C.该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只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双特异性抗体能与药物和肿瘤细胞结合,因而不具有特异性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 25.利用微生物分解废纸是一种环保的方式,但废纸中的纤维素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进入酵母菌,且酵母菌无法分解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将纤维素酶基因通过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其所用质粒及其酶切位点如图 1,外源 DNA 上纤维素酶基因及其酶切位点如图 2。

    (1)为使纤维素酶基因能够与质粒有效组合,应选用最合适的限制酶是
     
    。选该项而不选择其他选项的原因是
     

    A.BamHⅠ和 PstⅠB.HindⅢ和 PstⅠC.PstⅠD.BamHⅠ和 HindⅢ
    (2)科学家进一步构建了含 3 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图 3 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图 3 中已导入重组质粒的菌株有
     


    (3)设置菌株Ⅰ作为对照,是为了验证
     
    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4)将 4 株菌株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中菌株Ⅰ、Ⅱ不能存活,请解释菌株Ⅱ不能存活的原因
     

    组卷:2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