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4/9/16 0: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为应对新冠肺炎,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组卷:6引用:3难度:0.7 -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3.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组卷:40引用:8难度:0.9 -
4.“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诊断病情的,但是在医院的“B超”室内,人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以下的原因中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82引用:4难度:0.9 -
5.下面是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260引用:12难度:0.8 -
6.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
组卷:84引用:3难度:0.8 -
7.下列现象中由汽化形成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8.为了有效地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全县中小学校均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如图所示为老师在用非接触式“测温枪”的测温仪器给学生测量体温,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直接显示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组卷:62引用:3难度:0.8 -
9.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组卷:151引用:12难度:0.9
三、解答题:共50分
-
2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甲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在第9分钟的状态为 ,第15分钟的状态为 ;
(2)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图甲该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全部凝固,持续的时间是 min(分钟)。组卷:10引用:4难度:0.7 -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 (选填“好”或者“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 。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组卷:781引用:1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