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映照,彼此生发。现代学者钱锺书说:“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
无论中国诗还是中国画,最初形成的原动力都是其实用价值。中国画最古老的形态是汉语的象形字,应无疑义;而中国诗的最初形态,据鲁迅先生说,应是“杭育杭育”的劳作号子。二者都是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但很快就分道扬镳,诗歌主动远离了绘画。
当画工们还在一刀一凿刻画日月山石等自然物象时,诗歌从汉语中提纯出来,辅以节奏音声,以吟诵歌舞之形式,表达情爱、祭祀、讽喻等主题,这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集中体现。中国诗歌的宗旨是入世的,是要干预社会的。如杜工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李太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建功立业之心一览无余。至于杜牧咏史,李贺嫉俗,皆是此类。反观中国画,大相径庭。受魏晋风度的影响,中国画开始淡出生活转向自然。南北朝时的姚最更为中国画定下基调:“不学为人,自娱而已。”这成为后世历代文人的为画宗旨。可见,诗文是用来载道的,是要入世的,劝百讽一也好,诗言志、歌咏言也好,总之是有干预社会愿望和功用的;而中国画是用来抒发性情的,是遁世的,它不太注重实际的生活,只注重对自然的感悟与沟通。换言之,时代生活在中国画上的烙印不那么鲜明。仅从功能来比较,这是两条并行的河流,只能凝视对方身影,却不会交叉。
有人以艺术表现为切入点,在两条河流间挖掘了一条通道,使其能相互流动,这人便是王维。王维能够完成这宏大的“开渠工程”,因其诗画修为都极高,一心能搏两兔,天长日久,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不但被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推崇备至,更被后来的“文人画”派奉若神明,自此,诗与画的关系日益紧密起来。其一,审美情趣的一致性。这点不独是王维的功劳。实际上,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源自其民族性:贵含蓄,轻直露。而中国画,特别是受王维影响而逐渐兴起的文人画,都在追求空灵淡远的境界。正是在此处,诗画找到了结合点。画家以诗心为画,诗人以画意入诗,致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之说。其二,描写题材的同一性。许多的画家直接把古诗当作描绘题材撷取诗里的意象,甚至连题目都取自诗中。如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即取自《洛神赋》,而后人不断创制的《采莲图》,其源头多来自《江南》。而以诗写画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苏轼诗《题惠崇春江晚景》便是最确切的明证。在这里,诗画相互为用,相互生发,达到了高度契合与统一。其三,诗对画指向的补充性。诗虽是无形画,但指向性往往非常明确;画纵为有形诗,指向却不那么清晰。于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诗配画。一副好的绘画作品离不开好的题款;一则高妙的题识,不单能提高画作的品味,而且能对画作的指向进行说明。
中国诗与中国画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可谓有喜有忧。既然唐诗是中国诗歌高峰,那么往后自然是一路下行,至清朝已乏善可陈,晚清到民国初年,孙中山的《挽刘奠一》与秋瑾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已成为古诗的绝响,此后便归于沉寂。相反,中国画正由于不太关注现实,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不大,还能循着自己的道路有条不紊的前行,还可以在古诗中重温精精神契合的旧梦。
(摘编自赵晓丽《浅谈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姊妹”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中国诗还是中国画,虽社会功用不同,但二者都是来自生活,最初形态一致。
B.宗旨的迥异,使中国诗与中国画一则积极入世干预社会,一则淡出生活转向自然。
C.诗画本是两条并行的河流,只能凝视不会交叉,至王维开掘后关系日益紧密起来。
D.诗画在审美情趣一致性上找到了结合点,致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之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指出中国诗与中国画紧密相连的关系,并引用钱锺书的表述加以论证,总领下文。
B.文章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论证灵活,说服力强。
C.文章以苏轼诗《题惠崇春江晚景》为例,论证诗画相互为用,相互生发,高度契合与统一。
D.文章围绕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指出诗和画既有背离,又有交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配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很好弥补了画作指向性不如诗作指向性明确的弊病。
B.王维开创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对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影响极大。
C.“不学为人,自娱而已”,中国画注重对自然的感悟与沟通,时代生活的烙印并不鲜明。
D.中国诗与中国画的明天喜忧参半,相对中国诗来说,作者对中国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组卷:3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漫出海日本,并受到欢迎,一个基本前提是,这个行业在国内正在告别低幼与粗糙,走向成熟与强大。可以说,国漫能够出海,也是国漫崛起的一个具体表现。
从受众角度来看,不知不觉中,国漫正在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看国漫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一种日常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国漫也开始破圈。年轻人为何如此痴迷国漫?精品国漫,很多都是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本身就有一定用户基础,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井喷,很多国漫制作精良,场景设计精美,对网络小说的还原度很高。尤其是,中国风和现代元素往往也实现了完美结合,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和获得感,不是电视剧真人版可以比拟的。
(摘编自澎湃新闻《国漫崛起,仍需补足讲好故事的短板》)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以来,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姜子牙》等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独领风骚的现状。从动漫品质上来说,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引进和摸索,国产动漫在技术上消化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内容上也创造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影像系列。可以说,“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IP。这些IP由于其融汇古今的全新中国风格切中其生存体验和审美经验,备受Z世代追捧。
电影《哪吒》在人物设定、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而是对其进行具有现代特征改编。面对命运的捉弄,哪吒在绝望中呼喊出那向“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的口号切中了Z世代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青年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我命由我不由天”内嵌于反抗邪恶权威、张扬个体意志的叙事模式,这一类叙事模式很容易带来“燃”“爽”等审美快感,这并非电影《哪吒》的独创,而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好莱坞经典模式。《哪吒》作为一部成功的消费主义文本,其成功之道则是制造些迎合年轻人“中二病”的“燃点”和“突点”。然而《哪吒》的结局实际上并非经典模式当中弱者战胜强者、正义战胜邪恶,而是“灵珠”与“魔珠”携手实现保护苍生与救赎自我的使命,其背后隐含的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
(摘编自文汇报《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材料四:
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继承了《哪吨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姜子牙》等影片开拓的“封神”体系,以丰厚的叙事内容和鲜明的美术特色,在构建新世纪“中国动画学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其叙事方面的较大缺陷,暴露了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改编神话传说时的普遍性问题。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对促进“中国动画学派”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神榜:杨戬》以沉香救母的神话故事为内核,整合了《封神演义》相关剧情,融汇巫山神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神话和历史故事,着重展示杨戬和沉香寻找自我、反抗强权的心路历程,与此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同类作品弱化集体伦理叙事、强化个人成长叙事的操作如出一辙。这样的改编,顺应了当下青年亚文化追求个性的潮流,收获了不少粉丝。然而,对于传统故事体系及其背后伦理体系的颠覆性重构,却隐含着从“神话虚无主义”陷入“价值虚无主义”泥潭的危险。
“故事新编”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传统叙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在于用“旧故事”引导受众树立新时代的“新价值”。如果一味顺从、迎合市场的审美偏好,抛弃社会主义文艺的职责和使命,动画电影的发展必然会泥足于商业复制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摘编自光明网《从<新神榜:杨戩>看国产动画电影“故事新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热门网络小说改变而成的国漫,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和获得感远超电视剧真人版,因此年轻人痴迷。
B.2015-2020年,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占比在持续下降后略有回升,而其票房占比却在大跌之后持续回升。
C.《哪吒》的成功,缘于采用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制造一些迎合年轻人“中二病”的“燃点”和“爽点”。
D.“封神”体系作品强化个人成长叙事,一味顺应当下青年亚文化追求个性的潮流,会抛弃社会主义文艺的职责和使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动漫电影不仅打破了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垄断,还出口日本,并深受日本民众喜爱。
B.材料二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和票房占比曲线图可以说明当前国产动漫电影已告别低幼与粗糙,走向成熟与强大。
C.《新神榜:杨戳》对传统故事体系及其背后伦理体系进行颠覆性重构,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D.材料三侧重于论述国漫的成功之道,材料四侧重于探讨当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短板,二者都有积极意义。
(3)国产动漫电影崛起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吉尼斯世界纪录
牧毫“这是一个有些离奇的故事。”他说。
他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其时我们哥儿几个正坐在他家的客厅里。后来我们都想不起来他怎么会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
“大学里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刘孟,他有个亲戚在国外,有一天他拿了一本书给我们看,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于好奇,我们大家都抢着看,有个叫余永明的,竟看入了迷,他借去一连看了好几天,后来他向我们宣布:他这辈子一定要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时,我们都当做一个笑话听,谁知道这本书真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喝上一口茶,我们都听得入了迷,呆呆地望着他。
“其实余永明并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相反,在班上那么多才子面前,他显得像个丑小鸭。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分到了一个科研所,他一天到晚就想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试过在一块巴掌大的石片上刻《唐诗三百首》,手划破了好几次也没成功;他试过做一个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可怎么也飞不上天。由于他整天想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单位里很多人干脆就叫他‘吉尼斯先生’。
“有一回他差点成功了。他成功地把八个铅球叠在一起,还拍了一张照片,寄给已到国外的刘孟,请他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辑部申请。很长一段时间,他容光焕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可是不久,刘孟来了一封信,说在几个月前,国外已有人将十个铅球叠在一起了。而且,要想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必须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编辑或他们指定的人员现场公证才能有效。
“那天晚上,我到他家去了。我们俩喝了一瓶酒。我劝他:‘老余,不要搞了,有这份精力干点别的不好吗?’你们猜他怎么说?他说:‘我连这件事都干不成,还能做什么事情?’这事过去几十年了,现在想起来就像昨天一样。我这几十年,学书不成学剑,学剑不成又经商,反反复复,科研上没干出什么名堂,倒是干上了经理。想想就是缺乏老余这种一竿子到底的精神。”
老头子感慨起来,我们赶紧问:“后来呢?”
“后来,由于老余出身不好,又迷着吉尼斯纪录,所以很快就下放了,一下十几年,监督劳动,哪里有机会搞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直到那一年,老余被平反了,一回到所里,他又继续创造他的纪录。这回他是准备用几十万根火柴搭一座摩天大楼的模型,不用胶水,不用东西捆绑,全靠火柴之间的弹性,真不容易。”
“要不是下放时手落下了毛病,他这次肯定成功了。他在大楼快完工的时候,有一次他手一阵颤抖,再也不听使唤,重重地压在快做好的模型上,近十年的心血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老余当场就昏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老头子又喝了一回水,半天没有说话。我们问:“完了?”
“完了。”
大家笑起来:“这个故事编得有些意思。”
他站起来,从抽屉里掏出一张花花绿绿的通知单,眯着眼,慢慢念道:“我们极其荣幸地通知余永明朱生:由于加州大学刘孟博士的推荐,经过我们的证实,余永明先生是世界上试图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花费时间最多的人。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辑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余永明先生将作为‘世界上最有毅力和恒心的人’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12年)文本二:
养家的孩子(节选)
[英]莱斯利•霍沃德著 曾有英译“钱呢?”他问道。
男孩子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他很怕父亲,没敢说话,只是用舌头舔了舔自己那没有血色的嘴唇。
“说呀,”男人逼问着,“钱呢?”
“别把钱给他,”母亲说,“别把钱给他,贝利,把钱交给我。”
孩子的父亲一步步逼近了孩子,在咆哮中露出了他胡子下面的牙齿。
“钱呢?”
孩子直盯着父亲的眼睛。
“我弄丢了。”他回答说。
“什么?……”父亲大喊起来。
“我把钱丢了。”孩子又说了一遍。
男人立刻挥舞着双手大喊大叫:“弄丢了,弄丢了!你说什么?钱怎么会弄丢的?”
“我把钱装在一个包里,”孩子说,“装在一个小信封里,我把小信封丢了。”
“丢在哪儿了?”
“不知道,可能掉在街上了。”
“你找了吗?”
孩子点了点头说:“可没找着。”
孩子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一种声音,半咕噜半呻吟很像动物的叫唤声。
“这么说,你真把钱给弄丢了?”男人追问说。他边说边向后退了两步,接着解下了腰带——他的腰带,是一条又宽又厚还带着一个沉甸甸的铜扣环的带子。他对男孩吼道:“过来!”
孩子咬着下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他慢慢走过去,孩子的父亲抬起了胳膊。母亲在这之前一动未动,这时候她快步向前抓住了男人的胳膊。狂怒之下的男人来了劲头,他一下把妻子推到一边。他用皮带狠狠地抽打着孩子的后背,并凶狠地往孩子的腿上乱抽。孩子被打倒在地,可他仍然一声不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老头子为叙述角度,通过老头子口述,讲述了余永明的故事并将其贯串起来,起到线索的作用。
B.文本一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事件为题,余永明这个人物形象在创造世界纪录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刻画。
C.文本一中老头子开始对余永明起初的决定并不看好,后来对他的“一竿子到底”的精神也满是调侃与不屑。
D.文本二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养家”的孩子的不幸与不易,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2)余永明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3)故事性与戏剧性是小说的艺术特征,文本一具有中国传统小说故事性强的特点,文本二具有西方小说戏剧性强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别作简要分析。组卷:6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物学界有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细胞自噬。 所谓细胞自噬,就是指细胞通过形成一个名为自噬体的双层膜囊状结构,包裹细胞质的一部分,并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及回收利用的过程。① :一是在胁迫环境下,自噬可以将一部分胞质降解成氨基酸等,为细胞存活提供能量和物质,这是细胞的一种自我存活机制;二是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垃圾”,以维持细胞及机体的正常功能。因此,自噬体又被称为“细胞清道夫”。如果自噬异常,会导致细胞中的“垃圾”积累,② ,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对自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③ 。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细胞自噬的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一过程,不超过40个字。组卷:4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简称问天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发射成功的新闻成功登上国内外媒体的头条,并且引发了关于“中国空间站上为什么只写中文”的讨论。
7月28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晒出了一段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在2021年9月的回答,他表示,中国人设计的空间站,当然要用中文,除了操作页面是中文以外,设计文件、航天员操作手册、天地间的协同程序以及故障处置都使用中文,因为使用中文母语沟通,是反应最直接、表述最准确和安全的沟通方式。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自强与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