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考语文第一次质检试卷(一模)

发布:2024/10/27 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云旅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1年前后的“云旅游”,主要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等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将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中,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互动式、多媒体、全资讯的智慧旅游实现模式。而疫情之中的“云旅游”,则通过更为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使消费者在家中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
          ②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观众相约云端,分享“数字故宫”的故事;敦煌研究院首次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带领游客远程畅游敦煌石窟。这些产品则包含了更专业的讲解、更深层的知识、更多元的实时互动。
          ③一些人士认为,作为在疫情中急速“火爆”的文旅新模式,“云旅游”契合了疫情期间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一旦疫情消除、社会步入常态,这种模式就会失去其价值。深层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④作为新的“种草”模式,“云旅游”可以将数字“流量”变为“留量”。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直播经济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从直播经济的结构看,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占了绝大部分,旅游类直播相对较少。“云旅游”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能够实现“先种草,后出行”,一方面解决了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旅游体验差问题;一方面使景区的推广能覆盖更为广阔的人群。对热门景区而言,“云旅游”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推动旅游业的线下线上融合。
          ⑤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云旅游”正在从渠道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产品,不单纯是景区物理环境展示,而是添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在一些人文景区,通过“云旅游”的深度挖掘,可以使景区潮起来、文物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历史醒过来,打造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带来比线下更生动、丰富的体验。“云旅游”还能带来更为多元的互动性,使旅游与社交的融合更为紧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中表明,疫情后总体旅游动机均值较2019年提升4.0%。其中“进行社交,结识新友”提升8.0%,“了解文史,丰富知识”提升7.4%,而“云旅游”对这两方面的满足能力高于线下旅游,其发展值得期待。
          ⑥有观点认为,“云旅游”的一大缺陷在于,其异地体验特性无法给景区带来住宿、餐饮等收入。但也要看到,“云旅游”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跨界创新融合。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和江苏交通广播推出“为国宝代言”小程序,让国宝在云端呈现、云端讲解、云端接轨文创,带来了当地特色产品的网络热销。
          ⑦以直播为代表的“云旅游”,其门槛并不高,一部手机,一个专业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播,就能将景区的风光、历史、文化等立体呈现给消费者。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创新创业新场景。
    (摘编自李勇坚《“云旅游”:云端美好 触手可及》,《光明日报》2020年7月27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云旅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1年前后的“云旅游”,就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实现模式。
    B.故宫博物院分享“数字故宫”的故事,敦煌研究院首推微信小程序“云游煌”,两者都体现了疫情期间“云旅游”的新特点。
    C.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很快,以直播为代表的“云旅游”,作为新的“种草”模式,给旅游景区带来了更多“留量”。
    D.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云旅游”已成为一种全新的体验产品,展示景区物理环境的同时,添加了更丰富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一些人认为,“云旅游”会随着疫情消除和社会常态化而失去其价值,从深层来看,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公允。
    B.作者从推动线下线上的融合,全新的体验产品,前最发展等方面阐述了“云旅游”的深层价值,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C.“为国宝代言”小程序被推出的事例,证明了“云旅游”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利用网络使当地的特色产品热销。
    D.文章尾段阐释了“云旅游”成本低、可行性强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它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创新创业新场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云旅游”契合了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通过更为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使消费者在家中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
    B.“云旅游”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实现“先种草,后出行”,解决了部分旅行社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旅行线路单一等方面的问题。
    C.“云旅游”在社交方面的满足能力高于线下旅游,还能带来更为多元的互动性,使旅游与社交更紧密的融合,满足了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D.“云旅游”作为在疫情中急速“火爆”的旅游模式,创新性地发展使其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数字技术+旅游业”的新风口。

    组卷:7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12分)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日)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生态扶贫开辟了不少好路子:或为保护生态的百姓提供补偿;或设置岗位,让参与生态建设的贫困群众赚取回报;或开发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让群众获得“绿色”收入等。
          在一些地方,生态产业脱贫的模板化、同质化倾向明显,导致贫困地区群众经营竞争加剧,致富后劲不足。如今,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时刻在发生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生态产业脱贫才能紧跟变化的步伐,打开市场,提高百姓收入。生态扶贫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市场经验的人士,帮助规避生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早日奔向小康。
    (摘自孙秀艳《端稳生态饭碗还需专业助力》,《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日)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承诺2030年前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份承诺让气候行动观察家们震惊。中国作出该承诺被环保主义者认为是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应对气候危机的最重要一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4以上。
          中国的承诺出现在欧盟加强其2030年气候目标的几天后。这有助于两者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联盟。它们将覆盖世界1/3的排放。
          在地缘政治方面,它向美国发出了一个尖锐的信号。美国现在是唯一未设定结束助长气候危机目标的污染大国,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在11月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没有给出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个宏大月标的细节,但所需的行动将引发强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变,对化石燃料、低碳技术和气候外交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摘自《英媒:中国的承诺令气候观察家们震惊》,《参考消息》2020年9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融合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引入创新、绿色、共享等方面的新发展理念。
    B.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中国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C.一些地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致使贫困地区群众经营竞争愈加剧烈,致富后劲不足。
    D.环保主义者们认为:自从《巴黎协定》签署以来,中国此次作出有关碳排放的承诺是应对气候危机最重要的一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愿同各国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B.材料二中,为贫困群众提供补偿,设置岗位,开发多种生态产业,让群众获得“绿色”收入,这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
    C.材料三中,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会引发强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变,对未来的化石燃料和气候外交等产生重要影响。
    D.综合三个材料,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开展生态扶贫工作,提高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会议的国际影响力。
    (3)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请叫我党员
    羊毛
           年苍山是年庄的老党员。村里的党支部开会,支书年谷雨扯破嗓子一个个亲自打电话通知,党员总是到不齐。年苍山却不然,每次开会他总是早早就到了场子,帮支书把活动室收拾齐整,年苍山就掏出烟杆,坐在凳子上悠悠地吸着等开会。
          年苍山在党员中表现很积极。老伴给他零钱让他买纸烟抽,年苍山就把这些零钱放到木匣子里,他觉得抽旱烟劲足有味,他会把这些从嘴上省下来的钱,按时交给党支部作他的党费。村里号召交保险、出工什么,年苍山都会抢先。因此,每年党支部评先进,年苍山的得票总是最多。镇里召开大会表彰先进党员,年苍山每次总会领到一本证书。年苍山把领到的证书揣在怀中,一直揣到家。
          老伴看年苍山一脸的喜色,问:“哎,老头,又遇啥得意的事啦?”年苍山故意板着脸道:“叫我什么?”老伴笑着说:“能叫你什么?”年苍山道:“告诉你多少遍,请叫我党员!”老伴不解地打量着年苍山。年苍山就将上衣潇洒地敞开,将证书向空中一抛,然后用手小心地捉住,道声:“得奖啦!”吃饭的时候,年苍山就摸出酒,一个人有滋有味地品。
          年苍山有一只心爱的木匣子。几十年过去了,木匣子里已积了厚厚的一沓“花纸”和证书。老伴说:“这年头奖状和证书算个啥?你得了一辈子的奖,用秤称一称能卖几个钱?”年苍山说:“说的轻巧,你得个奖给我看!”
          老伴拎着一篮子鸡蛋到镇上赶集,见许多人兴奋地围在一个大圈子里摸什么,别人告诉她这叫奖券,花两块钱摸一张,兴许就能摸出个小轿车。老伴一听就笑了,也学着人家的模样往盒子里投了两元钱。摸出的彩票老伴看不懂,工作人员看了告诉她说:“大娘,您得大奖了。”老伴一听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能得奖?”
          老伴领了个大彩电。大彩电运到家,老伴说:“你看咱得的才是奖。”年苍山先是高兴,然后就发呆,最后严肃地教导老伴说:“那不叫奖!你终究是出了钱么,是两块钱拾巧买的彩电。”老伴耸着鼻子表示不解,年苍山冲着她鄙夷地说:“真的奖,钱买不到。”
          年苍山65岁的时候,得了一张令他难忘的证书。上级号召青年党员行动起来,组成志愿者突击队到河里清淤净化水源。年苍山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年葵阳不给他划签,担心他年龄大吃不消。年苍山就找支书年谷雨“开后门”,开始年谷雨也不同意,但被年苍山的辩论驳倒,最终允许他加入了突击队。年苍山清出的淤竟超过了年轻人。镇党委给年苍山记了功,评选先进突击队员年苍山荣登榜首。
          年苍山的奖状珍藏在他的木匣子里。有时候,遇着老朋友来串门,年苍山高兴了,就一张一张铺开给人家看。每看一张,年苍山便娓娓道上一段奖状背后的故事。
          年苍山老了,忽然间就病倒了。年苍山的两只眼睛看上去好好的,却愣是看不清东西。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老年性眼疾,得花十几万块动手术。年苍山静静地躺在家里的竹椅上,只能闭目养神,因为他出不起做手术的十几万块钱。
          支书年谷雨看他来了。党支部评选先进,年苍山得票又最多。年苍山一听就欣慰地笑了。支书年谷雨把嘴巴凑近年苍山的耳朵,轻轻地说:“和你说个事好么?”支书年谷雨从没这么神秘地和年苍山说话。年苍山不高兴地道:“你就直说嘛。”支书年谷雨说:“苍山哥,说了你别生气!”年苍山用劲睁开他的双眼,故意打趣道:“书记,你叫我什么?”年谷雨说:“不叫你哥,还能叫什么?”年苍山嗔笑道:“书记,请叫我党员!”
          支书年谷雨说:“党员哥,今年这先进,得喜想要。”年苍山说:“得喜和城里人搞他的房地产,要这个干什么?”支书年谷雨说:“最近上面有文件,像得喜这样的党员,如果再得个‘先进’,就能选为县里创业模范。得喜说啦,只要你这次把‘先进’让给他,他愿意出二十万元给你治眼。”
          支书年谷雨还要继续说,年苍山把本来使劲睁得老大的眼慢慢地眯上,轻描淡写地说:“眼睛看不见,那就用耳朵听!”
          不久,支书年谷雨到镇里开会,除了给年苍山带回组织上准备救助他的好消息,还给年苍山又捎来一本证书。年苍山让老伴找来木匣子,把证书放进去,然后把木匣子紧紧搂在胸前,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
    (原载《金山》2019年8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对话彰显人物思想,丰富人物性格,是刻画年苍山的重要手段,“请叫我党员”的重复出现,更是直指作品内核。
    B.“木匣子”“证书”作为小说的重要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既体现了情节上的前后照应,又凸显了年苍山的人物形象。
    C.作者除了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年苍山之外,还刻画了次要人物和年苍山形成对比,塑造典型人物,深化小说主旨。
    D.这篇小说没有集中写某一事件的始末,几个故事场景都是片段化的,故事画面虽然并不连贯,但在时间顺序上却都紧密相连。
    (2)小说标题为“请叫我党员”,年苍山的党员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度国庆、中秋双节之际,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升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银色的着陆巡视器和金色的环绕器熠熠生辉,“天问一号”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天问一号”探测器于7月25日成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洗道,飞行期间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截取、两次轨道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飞行状态良好。

    组卷:12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在月面降落,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当阿姆斯特朗走出狭小的登月舱,走向月球的瞬间,他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他走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但是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
          ②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亲吻”祖国大地,圆满完成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在这项万众瞩目而又异常艰辛的任务背后,活跃着一群年轻科研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践行习总书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的殷切嘱托,相信点滴之水终能汇成江河,每个个体的努力也能变成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自身实际,完成写作任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