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 马说》2022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按要求用原文填写。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组卷:208引用:4难度:0.8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6引用:2难度:0.8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尽其
     

    (3)执策而
     

    (4)策之不以其
     

    (5)真无马邪
     

    组卷:52引用:5难度:0.8

三、对比阅读。

  • 10.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捐五百金
    B.食不能尽其材/千里马至者三
    C.真无马邪/买首五百金
    D.骈死槽枥之间/涓人言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策而之(面对)
    B.之不以其道(马鞭)
    C.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组卷:396引用:4难度:0.5
  • 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相:鉴别。③诳:欺骗,迷惑。④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⑥奚:何,为什么。⑦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死于槽枥之间
     

    ②才美不外  
     

    ③使人问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其道 和为诳
    B.其真不知马 吾非悲刖
    C.骈死于槽枥 奉而献厉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和 又奉其璞献之武王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三处断句。
    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主题有何相同之处?

    组卷:568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