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读史明智,化学孕育着丰富的化学思维和方法,下列化学家和成就不相对应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2.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3.2021年9月3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北京和香港两地成功举办。在此活动中,航天员向香港中学生解答了他们在太空中的饮用水的来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实验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证明某钠盐溶液为Na2SO3溶液或NaHSO3溶液 向某钠盐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溶液为Na2SO3溶液或NaHSO3溶液 B 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将二者分别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中 所得溶液呈无色的为二氧化氮,溶液呈橙黄色的为溴蒸气 C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 若食盐溶液不变蓝色,则食盐中一定不含碘元素 D 探究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的溶解度 将H2S气体通入由AgNO3和AgCl组成的悬浊液中 出现黑色沉淀,则Ksp(Ag2S)<Ksp(AgCl) 组卷:9引用:2难度:0.5 -
5.化学语言与概念是化学必备知识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对应化学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8.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极易水解,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1)结合上述实验装置,写出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化学方程式:
(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冰水的作用是
(3)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
(4)氨基甲酸铵极易水解,产物是碳酸氢铵和一种弱碱,请写出其水解反应方程式:
(5)某实验小组通过上述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一份只含有少量碳酸铵杂质的氨基甲酸铵固体产品。为验证氨基甲酸铵的水解产物有HCO3,该实验小组计划用上述样品进行实验。请补充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6)氨基甲酸铵可用作肥料,其肥效比尿素组卷:4引用:2难度:0.6 -
19.研究处理NOx、SO2,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S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SO2.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SO2(g)+NH3•H2O(aq)═NH4HSO3(aq)△H1=a kJ•mol-1
②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H2=b kJ•mol-1
③(NH4)2SO3(aq)+O2(g)═2(NH4)2SO4(aq)△H3=c kJ•mol-1
则反应 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H=
(2)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有人利用反应C (s)+2NO(g)⇌N2(g)+CO2(g)△H=-34.0kJ•mol-1,用活性炭对NO进行吸附。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测得NO的转化率 a(N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由图可知,1050K前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1050K、1.1×106Pa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
(3)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用CH4还原NO2,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在相同条件下,选用A、B、C三种不同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 N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活化能最小的是
(4)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中 CO和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H2=-746.8kJ•mol-1.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k正k逆组卷:150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