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摘编自《血缘和地缘》)材料二:
事实上,社会学家按同一标准分类的血缘、地缘、业缘这三大群体,分别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前后相继的历史阶段。最初人类属于血缘群体,建立在血缘群体之上的庞大而复杂的氏族组织是它的高级形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新制度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逐渐打破了氏族组织的生活空间,开始脱离血缘群体的束缚而相互杂居,从而使氏族组织解体,代之以按地域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国家组织。随着工业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日益充分发展起来,居民于是逐渐依其职业分成了相当稳定的集团,于是业缘群体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中国的大村落,大体上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构成的社会群体,据此,我们有理由把它们称为血缘群体,这对那些单姓村尤其确切。在明清二代,在浙江中南部、安徽南部、湖南、福建及两广地区,一族所聚,动辄数百、数十里,并无异姓杂处。直至现在,安徽、江西、浙江山区及闽广一带,单姓的数百户村所在多有。当然,在现今的杭嘉湖、苏锡常以及更北的黄淮流域,单姓村虽有,但普遍存在的是那些以一二大姓为主、间以若干小姓的村落。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当然在于人口的村际流动。而推动人口流动的原因,在北方主要是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而杭嘉湖和苏锡常是由于近百年来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
中国乡村村落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地缘群体与血缘群体或准血缘群体几乎是同一个群体。自战国秦汉以来,村落内部的土地实际上是各家庭私有,并通过买卖或典押而转让。只有在宗教势力强大的村落内,数量有限的族田中依稀保存着村社的痕迹,村落内各个二代或三代同堂家庭,乃是私有财产的真正主体。各家庭在村落内的地位,主要地不是决定于它在血缘亲属网络中的亲疏远近,而是它拥有财富--主要是土地的多寡。顺此,家庭之间的财产差别仍是中国村落的更为重要、更为真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把中国的村落--无论是单姓村、主姓村,还是杂姓村--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地缘群体。
(摘编自《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是稳定的,它的稳定是指社会结构的静止,不是指社会结构中个人的静止。
B.血缘社会中,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一些社会活动,冲突和竞争在血缘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C.在乡土社会中,长幼之间是有差次的,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D.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也会发生交易,但这种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商业。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中以血缘作为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等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
B.血缘继替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而社会结构若发生变化,就将会影响到血缘继替。
C.从血缘转变到地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血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地缘却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D.血缘社会发展为地缘社会,进而为业缘社会,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下列不是血缘群体发展为地缘群体原因的一项是
A.家族人情往来馈赠
B.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C.频繁战争和自然灾害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
(4)根据两则材料,概括中国乡土社会血缘群体的特点。
(5)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组卷:14引用:3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营造了清静的意境,活化出秋之静美怡然。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农人把镰刀挂在房檐上,回味着刚刚经历过的喜悦,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C.“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写出了渔人因为捕到的鱼少而懊恼。
D.“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意为江面荡漾着晨雾,渔人轻摇着船桨,写出了朦胧美。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小节的前三句,本是写农人,却只写了伐木声和镰刀,这更能体现农人丰收后的安然自得的心态。
B.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人和自然的亲近和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歌前两节以写景为主,最后一小节以写情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润,层层展开,情景交织,意境深远。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写出了牧羊女因笛声消失而产生的一丝忧愁,略带甜蜜的清愁。
(3)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这是一首中国情韵十足的秋之诗,诗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组卷:34引用:3难度:0.4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钦!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A.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郯子之徒 ②彼童子之师 C.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D.①惑而不从师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C.六艺,指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经传,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B.作者在第②段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
C.“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D.最后一段“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组卷:3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请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8月,李庆恒参加了第三届浙江省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他熟知快递服务邮政法等理论知识,熟背全国各地区的邮政编码,只用12分钟就完成了涉及19条派送路线的实际操作。凭借出色的职业技能,李庆恒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结合多次比赛获奖名次和个人工作表现,李庆恒被浙江省人社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被浙江省总工会评为“浙江金蓝领”。经过个人申请等一系列程序后,2020年5月6日,他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有人感慨“难道高层次人才不需要高学历了么”;有人则认为“是时候重新认识人才了”;杭州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键则表示,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加上社会的帮助,就能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理应得到足够的礼遇。组卷:9引用:6难度:0.8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是雪莱酣畅淋漓的倾诉,是《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的无畏,是香雪热切的追求;青春要有袁隆平、钟扬脚踏实地的勤勉,有“学不可以已”的执著,有追求生命广阔、丰盈的高远……青春也会犯错,会迷茫,会无助,会冲动,会受伤。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青春”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