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部分区八年级(上)段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0/28 23:0:2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此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的对应处(每小题2分,共40分)
-
1.因为农民的辛勤耕种,我们得到了粮棉;因为警察的坚守岗位,我们有了安全的环境;因为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可见( )
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
②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组卷:45引用:11难度:0.8 -
2.2019年11月,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中小学生积极投身于如社区公益活动、捡拾垃圾、维护交通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这有利于( )
组卷:23引用:9难度:0.6 -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8 -
4.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事关全体网民的合法权益。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组卷:18引用:8难度:0.7 -
5.每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诚邀公民参与“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网络扩大了民主权利
④网络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政治生活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6.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应该( )
①制定出台网络相关法律法规
②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③善于利用虚拟时空转换角色,随意宣泄
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组卷:31引用:8难度:0.7 -
7.《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③维护秩序靠规则
④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组卷:26引用:19难度:0.7 -
8.高铁霸座、拒绝查票、公交车乘客殴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坠落长江等事件一再冲击人性底线。这警示我们( )
组卷:214引用:30难度:0.6
三、分析说明题(15分)
-
24.请从规则的角度去判定和分析。
六月的一个星期天,小明随爸爸妈妈去看姥姥姥爷。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家人好久没见了,大家特别高兴,决定中午去吃大餐。随后出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妈妈将姥姥家的过期药品都投入标有“有害垃圾”的垃圾桶里。
场景二:吃饭时,服务员给每人准备了一双公筷。姥姥说,都是自己人,还要什么公筷,我们谁也不嫌弃谁。
场景三:饭后,小明的爸爸觉得自己喝的酒不多,打算自己开车回家……
(1)请你判断上述场景中人物的言行是否正确?分别说明理由。
(2)小明该如何对主人公进行委婉劝说?请任选一个作答。组卷:1引用:2难度:0.3
四、探究与实践(16分)
-
25.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努力,更要从我们中学生自身做起。就“校园暴力”问题,某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材料一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报道,在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目前暴露出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施暴者多是学生;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
材料二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其中第十七条中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说明了什么?
(2)刑法修正案的修改,对我们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启示?
(3)如果自己或者同学遭遇了校园暴力,如何依法求助?组卷:3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