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6课 插秧歌》2022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2/14 14:30:2

一、练基础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58引用:3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37引用:4难度:0.5
  • 3.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4引用:9难度:0.8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4难度:0.9
  • 5.下列人物与别号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60引用:2难度:0.7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之间的重大区别是中国并没有狂欢节。                                                                              。这种观点在中西节日文化比较中也能够体现出来。
    ①中国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沉静的
    ②在西方,除了标明是“狂欢节”的节日,其它一些节日中,实际上也深深地渗透着一种狂欢的精神
    ③人们的心情总是欣赏大于宣泄,也都体现了一种秩序感,突出了理性的作用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沉稳有序的,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
    ⑤而中国几乎没有这种精神,古代尤其没有
    ⑥人们常说中国人是小老头,小孩子也是;而美国人是小孩子,大人也是

    组卷:20引用:3难度:0.7
  • 7.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50引用:3难度:0.9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和窗花好似春节民间艺术中的孪生姐妹,一个装饰门庭,一个点缀窗户,两者紧密相连,______。如果说年画是代表劳动人民的职业画匠的艺术,那么窗花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劳动妇女的艺术。每到乡村腊月农闲之时,总见姑嫂妯娌______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剪窗花。等到了腊月二十七、八打扫完庭院,给窗户糊上新窗纸后,便把______的窗花贴到窗格上。此时,农家的窗户不仅是节日装扮的对象,更是人民群众自我艺术天赋与审美观念自由展示的大舞台。
          窗花种类丰富,不只有常见的红色,也有罕见的如河南陕县的黑色、河北蔚县染色窗花、陕西合阳的纸塑窗花等……。蔚县窗花产生于清代晚期,是一个以男性艺人为创作主体的地方剪纸艺术。到清末民国时期,仅著名艺人王老赏一人所掌握的题材就多达200多种。由于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晋剧、梆子和秧歌戏的流行,有力促进了戏曲题材剪纸的发展步伐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种彩色染绘的戏曲人物剪纸有8张、12张为一套的,有更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在阳光照耀下,这些彩色戏人在窗格上“粉墨登场”,成为连台的戏曲演出,令人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缺一不可 三三两两 花花绿绿 百看不厌
    B.不一而足 三三两两 花花绿绿 叹为观止
    C.缺一不可 三五成群 姹紫嫣红 叹为观止
    D.不一而足 三五成群 姹紫嫣红 百看不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等到了腊月二十七、八打扫完庭院,
    B.河北蔚县染色窗花、陕西合阳的纸塑窗花等……
    C.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
    D.这些彩色戏人在窗格上“粉墨登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流行晋剧、梆子和秧歌戏,有力促进了戏曲题材剪纸的发展。
    B.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晋剧、梆子和秧歌戏流行,有力促进了戏曲题材剪纸的发展步伐。
    C.由于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晋剧、梆子和秧歌戏的流行,使戏曲题材剪纸加快了发展。
    D.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流行晋剧、梆子和秧歌戏,这使戏曲题材剪纸加快了发展步伐。

    组卷:12引用:3难度:0.9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的边缘,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牧猎文化的结合部,也是金戈铁马、频频征战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称。多民族的融合与交流、血与火的代价孕育出了这里_____的腰鼓文化。腰鼓的产生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_____。相传秦汉时戍守长城的边卒,把腰鼓同刀枪、弓箭一起作为战斗必不可少的装备。慢慢地,腰鼓表演逐渐发展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节日时的一种民间风俗。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腰鼓只是秧歌中的一种表演类别。70年代末期,(  )。1986年12月,央视举办的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由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就这样,安塞腰鼓走出了农家院落,走出了秧歌队,逐渐成了和秧歌 _____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今,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民间舞蹈形式,其磅礴的气势,精妙绝伦的表演,让人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息息相关 相提并论 叹为观止
    B.鹤立鸡群 休戚相关 旗鼓相当 高山仰止
    C.独一无二 息息相关 旗鼓相当 高山仰止
    D.鹤立鸡群 休戚相关 相提并论 叹为观止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在地方舞台上可以看到单独编排的腰鼓节目
    B.地方舞台出现了腰鼓单独编排成的文艺节目表演
    C.已将腰鼓文艺节目单独编排,在地方舞台上表演
    D.腰鼓被单独编排成文艺节目,出现在地方的舞台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
    B.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安塞腰鼓又多次出现在我国大型的国家庆典上。
    C.主要由安塞腰鼓手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在我国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安塞腰鼓多次出现。
    D.由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此后安塞腰鼓又在我国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上出现。

    组卷:5引用:4难度:0.5

二、练能力(一)课内阅读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莳(shì):移栽,指插秧。匝:遍;满。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暗示分工精细明确。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
    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的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体现了农夫的吃苦耐劳。
    (2)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组卷:16引用:6难度:0.5
  • 11.阅读《插秧歌》,完成下列各题。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

    组卷:6引用:2难度:0.7

七、大作文

  •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插秧歌》,既写出了农民插秧时的生动情景,又蕴含了深刻质朴的人生道理。诗中的“六根”既指秧苗的根,也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知觉。插秧时,要把其根洗干净,秧苗才更易成活;六根清净,方能圆满的完成插秧,且插秧是边插边退,退进自如就能完成工作。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