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赤壁》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0/28 6:0:2

一、选择题

  • 1.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出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

    组卷:436引用:2难度:0.7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赤壁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苍浪。
    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31引用:1难度:0.6
  • 3.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组卷:1156引用:4难度:0.8
  • 4.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24引用:1难度:0.6

二、对比阅读

  • 5.阅读下面两篇作品,完成问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乙】文选自史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借“戟”引发咏叹,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
    B.【乙】文中曹刿担心当权者缺乏深谋远虑,故主动献策。
    C.上述作品中“周郎”“鲁庄公”都因目光短浅受到批判。
    D.两位作者都是通过叙写著名的历史事件,表达爱国情怀。
    (4)两篇作品都涉及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甲】诗中,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条件是
     
    ,【乙】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能取胜的重要条件是
     

    组卷:89引用:4难度:0.6

三、情景默写

  •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组卷:302引用:1难度:0.9

四、诗歌鉴赏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组卷:236引用:5难度:0.6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战戟折断沉沙却未销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甲诗后两句直接从正面落笔,描绘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后的失败场面。
    C.乙诗颔联通过溪云、夕阳、山雨、风声等意象,营造出萧条苍凉的氛围。
    D.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从眼前之物或所见之景引发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组卷:195引用:3难度:0.7
  •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山坡羊•骊山怀古
    (作者: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描写“磨洗”“认”这两个动作,表达出诗人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B.乙诗用“今何处”的问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自然引出眼前“草萧疏,水萦纡”的境况。
    C.“折戟沉沙”“阿房一炬”都点出风云历史,明确了历史事件之地即是诗中的赤壁和骊山。
    D.两诗都是咏史抒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托古讽今,怀古伤己,抒慨叹之意。
    (2)甲乙两诗都在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分别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253引用:4难度:0.6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组卷:305引用:7难度:0.5
  • 11.阅读《赤壁》,完成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以“折”字写出了前朝战争的
     
    ,以“
     
    ”字表现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2)本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清代高鼎《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写到了“东风”。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东风”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组卷:202引用:3难度:0.7
  • 12.阅读《赤壁》,完成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诗的首句由①
     
    引发了诗人对前朝人物及其事件的慨叹。后两句诗人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之于②
     
    ,似有借③
     
    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意。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在历代古诗中,形象性的诗句比比皆是,请从下面两组诗句中选择其一,说说你的理解。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组卷:151引用:2难度:0.1
  • 13.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借物起兴的写法。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借的什么“物”,“兴”的是什么。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组卷:132引用:2难度:0.5

四、诗歌鉴赏

  • 3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
     
     (体裁)诗,从内容上是
     
    (题材)诗。
    (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82引用:2难度:0.7
  • 3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甲】【乙】两诗中,诗人对周郎与项羽成败的原因,看法有何不同?
    (2)【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7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