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一中高考语文复习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动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劳动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对于当今“劳动教育怎么搞”这一难题,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劳动教育发表过许多论述。他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
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劳动教育乃至于“五育”并举如何开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五育”并举不是劳育就动动手、美育就动动眼、体育就动动腿、智育就动动脑、德育就动动心,而是手脑并用、心手相生。即便体育也是如此,南开校长张伯苓被称为“中国重体育第一人”,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提倡体育不仅仅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强调与涵养崇高的道德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劳动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劳动教育,甚至于落实“五育”并举,不能忘了陶行知等人百年前的思考。
(摘编自罗容海《劳动教育怎么搞,别忘了陶行知》)材料二:
毋容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动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校方表示。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剧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说。
(摘编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材料三:
日本在开展“技术科”教育时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技术科”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等相互协同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境,学校更加注重与家庭、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如北海道道南地区盛产道南衫,相关学校便用其作为材料与加工内容部分的原材料,请当地林业工厂的相关人员提供工具和技术帮助。山形高畠町部分学校就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栽培无农药南瓜。收获时将南瓜做成南瓜蛋糕进行售卖,所获收益赠予灾区。在这种面向社会的课程背景中,学生不仅能在开放、未知、不确定中形成应对“知识导向社会”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也能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联,进而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日本2017年颁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会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能够运用技术的观点看待社会及生活的诸多现象,并能从安全性、环境影响、经济性、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实现技术最优化。学生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要站在“制作者”的立场上,去设想“制作的场景”“使用的场景”“废弃的场景”“可能出现的纠纷场景”等,从而思考出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如今,在能源越发紧缺,加之技术对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能否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体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显得至关重要。
(摘编自杨秋月、陆叶丰《日本中学劳动教育“技术含量”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是通过劳动,实现道德、智慧、体质、美感方面的进步,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五育并举”意义重大。
B.学校需要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
C.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中,要把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双向融合,并推动劳动教育采取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和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D.“技术科”教学中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相互协作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强调用心以制力,注重手脑并用、心手相生。
B.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并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我们首先要尊重各个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和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
C.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个学科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做到因势利导开展劳动教育。
D.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决社会及生活的问题,并站在技术“制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是技术教育的核心。
(3)下列案例最符合日本学校“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景”理念的一项是
A.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将劳动教育目标纳入学校育人总体目标,开发形成自理小能手、七彩苗菜、朱泾花灯等课程群。
B.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邀请本地的蘑菇培育农场提供技术援助,组织小学生学习蘑菇栽培技术,并将种好的蘑菇赠送给市养老院。
C.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水稻种植、蚕豆种植、土豆种植、种桑养蚕、小兔养殖等。
D.南京农大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都要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做好劳动教育。组卷:19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3)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组卷:41引用:9难度:0.4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光之轮驶入2021年。在彼此对未来的祝福中,① 。以运动为健康加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就像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打球、跑步、滑雪……痛快出身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欢乐,为美好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无数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也是在垒筑起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② 。
回首笼罩在新冠病毒阴影下的2020年,体育在其中留下了特别的印记。③ ,一些体育赛事和活动被取消或延期,但人们的健身健康意识也被空前激发。线上马拉松是应变之策,但参与者的踊跃却为智慧体育打开了主动作为的想象空间;“云健身”并不缥缈,只要看看流行的健身软件里汇聚起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就不难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勃勃生机。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组卷:5引用:3难度:0.7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1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