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等十校联盟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海外红学中,美国红学的成就独树一帜、成果斐然。回顾百年美国红学发展史,其研究不但可与西方文论相结合,亦可开拓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方式。美国红学的活力和发展,不但与中国红学密不可分,也对中国红学颇有启思。
          美国红学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前此属于草创时期。60年代研究代表之一是夏志清的《红楼梦》解读。夏志清采用心理学来揭示《红楼梦》的优长之处,借助心理学的显微镜探触到人物的内心,并以此观照人物本身所负载的崇高与渺小,把人物还原为更自我的个人,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另辟蹊径。在心理学视角下,夏志清提出解脱论,评议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自从胡适新红学指证后四十回为程高作伪,不少学者响应,甚至有把后四十回割下来扔到垃圾堆里的说法。夏志清却推崇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认为如果只有前八十回,那么宝玉只是在喝酒作诗吃螃蟹,而他人生的打击幻灭和醒悟其实密集地体现在后四十回,故认为“任何阅读这部小说时对著作权没有先入之见的头脑公正的读者,将会发觉没有理由贬损后四十回,因为它们对任何中国其他小说都无法企及的这部作品的悲剧和哲学深度,提供了印象最深刻的证据”。由于夏志清在西方汉学界的地位以及淹通中西的学识,他的评价对后来学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70年代研究代表为浦安迪的原型与寓意说。他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中根本的宇宙学说和“原型格式”,并自铸术语,将“阴阳”命名为“二元补衬”,代表两个对立因素互相济补、互相交叠、彼此替代、反复无穷的关系;将“五行”命名为“多项周旋”,代表多种相关因素相生相胜、循环不已的关系。他认为大观园既寓含万物富足之意,同时也暗示人生的无常;钗黛之间,社会责任和个人修身之间,以及爱情与死亡之间那种几近辩证对立的东西,在单一的人生观基础上往复不停地摆动。他认为,也正唯如此,大观园才有寓意可言。
          80年代研究代表人物为周策纵。他不仅考证出两个极难的答案——“一从二令三人木”和“汪恰洋烟”,还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检讨了80年代红学研究的态度以及红学将来发展的方向。周策纵的红学研究走过了一个“敬胡”——“疑胡”——“承越”的发展过程,治学方法中西合璧,将传统考据学、西方汉学、与中国学冶为一炉。
          90年代研究代表之一是余国藩“集大成式”红学研究。余国藩肯定后四十回的价值,认为“后四十回纵使不是字字为曹雪芹所写,精神庶几近之,已经深得原著的三昧”。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悲剧精神的体现者为宝玉,余国藩却认为是黛玉,黛玉深爱宝玉,肯定他个人的价值,而且是不带任何条件的肯定。她赢得了宝玉的心,却输掉了家长的欢爱,最终伶仃孤苦,独赴黄泉。黛玉的悲剧,在于不断抗争却“在劫难逃”。余国藩通过自己的独特研究,凸显了林黛玉风刀霜剑的凄凉处境和重重重击造成的崩溃与死亡,引领读者全面和“重新”认识这个形象。
    (摘编自张惠《百年美国红学之路——范式、意义、不足与启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志清认为,就悲剧和哲学深度而言,《红楼梦》后四十回已经超过前八十回。
    B.大观园融万物富足与人生无常于一体,这是浦安迪原型与寓意说的观点之一。
    C.周策纵对《红楼梦》考证有所贡献,对红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有所思考。
    D.余国藩不认同王国维的观点,认为黛玉比宝玉更能体现《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有助于阐明夏志清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艺术价值的看法。
    B.文章基于浦安迪和周策纵各自的研究成果,对两人的红学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
    C.文章着重从《红楼梦》悲剧精神体现者的归属角度来介绍余国藩的红学成就。
    D.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美国红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果,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夏志清采用心理学来解读《红楼梦》,因此他的评价对后来学者影响颇大。
    B.浦安迪由红学研究入手,深入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丰富了阴阳等概念的内涵。
    C.从对胡适、王国维观点的接受上看,美国红学研究体现了借鉴中有创新的特点。
    D.中国红学应借鉴美国红学,跨学科、跨专业地研究《红楼梦》,方能有所成就。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
          50年论证,10多年建设,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100多次研讨会、50多种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最终确定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并先期实施全长2899公里的东、中线一期工程。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世界最大的泵站群……凭借中国智慧,一个个难题相继被攻克,60多项新材料新工艺、100多项国内专利,世纪工程跃然于世。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未来更多人还将从中受益。
    (摘编自邱海峰等《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26日)      材料二: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的“南水”,已成为北京城市自来水厂的主力水源,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等重要场馆都已经用上了“南水”。
    “我们正全力以赴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水资源保障,做好冰期输水工作,为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贡献力量。”蒋旭光说。
          据介绍,目前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的关键时期。南水北调集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做好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工程保温防寒、巡查值守,提升工程冰期输水能力,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李国英在谈及2022年全国水利重点工作时说:“我们今年将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上有作为、有突破,积极配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同时将不断延展水网布局,积极参与区域水网、地方水网建设。”
    (摘编自刘诗平《南水北调冰期输水为冬奥护航》,《人民日报》2022年1月7日)
          材料三:
          一渠清水北送,饮水当思源泉。水源区生态保护,不仅着眼于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渠清水北送,还希望通过提高生态质量,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经历了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提升,水源区生态保护才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和“桥”。
          水源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既注重从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出发展开单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又注重从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出发采取配套成龙的政策措施,在上下左右各层级各方面协作联动中,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形成了合力攻坚的氛围,释放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产生了下活一盘棋的效应。
          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很多地方正是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善于因地制宜想实招、出实策,不照本宣科,不搞“一刀切”,才较好处理了工作矛盾和利益关系,形成了群众高度认可、上级充分肯定、做法和成效都很有说服力的工作局面。
    (摘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调查》,《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期,毛泽东基于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现实,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发端。
    B.南水北调这一战略性基础工程的完成,给当今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并且将继续惠及民众。
    C.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应当努力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积极参与建设区域水网以及地方水网。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整合上下左右各层级各方面力量,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长期的论证过程体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体现出科技创新的能力。
    B.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就需要进一步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C.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水源区不断提升认识和实践,终于成功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D.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上,只要善于因地制宜,能够处理好工作矛盾和利益的关系,就可以产生下活一盘棋的效应。
    (3)如何更好地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区的水源区生态?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唱
    谈歌
          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他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沿河百里的戏迷都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生意,便散了。
          这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武生戏班。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儿。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
          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宝立沿河唱了半年,才又回小城。
          刚刚进城,就有相熟的人迎住宝立,说李小童已成了新任县长的相好,并把小城的戏园子包下,不许别的戏班在小城唱戏。宝立听了一怔,安顿下戏班,就去找李小童。在门外候了好一刻,也没见到人。
          宝立心中不快,却发作不得,就到戏园子去包戏。戏园子老板十分为难,对宝立说:“戏园子已包给李老板,没有她的吩咐,是不能让人包戏的。请您再找李老板商量。”宝立大怒,掉头再去东街找李小童。这回并不敲门通报,径直破门而入。
          半年不见,李小童变了,再无卑微谦恭的样子。见宝立进来,淡淡笑道:“宝立老板,请坐。”
          宝立不坐,拱一拱手:“李老板,为何不许戏园子包戏给别人?”
          李小童道:“我已包了戏园子,怎能让别人唱戏。不过宝立老板曾捧过我的场,我也不能知恩不报。这样吧,每晚我唱完,你再开场。十日之后,你另寻码头。如何?”
          宝立紫了脸,恶笑一声,也不告辞,转身就走。回来时,戏班有人来告,说张和来找宝立老板。
          宝立见了张和,冷笑:“你来作甚?”
          张和说道:“天下之大,你何必在这里苦争三寸闲气。我有个亲戚在京城,我愿引线,请你到京城去唱。”
          宝立苦笑:“莫说笑话,京城名角如云,我如何唱得动。”
          张和笑道:“你若去,我定保你唱红。”
          宝立道:“如此最好。不知张先生为何要成全宝立?”
          张和叹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李小童恩将仇报,我也是看不公正。”
          宝立就随张和去了京城,由张和的亲戚引线打点,宝立拜了几个名角为师,发愤苦练,两年之后,真唱红了京城。
          那天,张和向宝立告辞:“宝立老板功成名就,我也该告辞了。”
          宝立道:“宝立唱得正红,张兄理应同我共享,怎的要走?莫非是怠慢了?”
          张和笑道:“宝立老板不要乱想,我要回老家。”
          宝立就湿了眼:“我有今日,全仗张兄周全,不知怎样谢你才好。”
          张和叹一声:“你要谢李老板才对。”
    “李小童?”宝立诧异。
          张和道:“当年李老板看你功底好,不想让你在小城荒废,才想出激将法逼你来京城。我在京城并无相识,皆是李老板派人在此花钱打点。”
          宝立就呆了。
          张和长叹:“可惜她没能见你功成名就。”
    “怎的?”
    “她那年摔在台上,受了内伤,求医问药,终未治愈,去年病故了。”
          宝立仰天大笑:“我好糊涂。”泪如雨下。
          那天,宝立回到小城。小城轰动,各戏班子来请酒,戏园子来求戏。宝立一概回绝,只是打听李小童的坟在何处。人们竟不知晓。宝立就到河对岸的山中寻坟。苦苦寻了十几日,竟寻不见。那天夜里,宝立就在河边闷坐,后来就唱开了:
          白水茫茫无影踪,
          眼见得生生死死恨煞人,
          青山绿水何处寻?
          我的官人啊……
          戏文唱得高亢、凄绝,听得一城人心中酸楚,就拥到河边。那戏文却不再唱,也不见宝立。暗夜中,一条船缓缓远去了。
          只有余音袅袅……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故事场景主要安排在小城之中,人物的“登场”与“谢幕”都与之紧密联系,使得情节结构紧凑。
    B.小说在行文叙事中,穿插相关的戏剧知识和唱词,不仅充实小说的内容,也让文本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C.小说结尾说“不见宝立。暗夜中,一条船缓缓远去了”,暗示宝立了解真相后心存愧疚,追随李小童而去。
    D.小说撷取民国时期市井人物的传奇故事,通过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情与人生百态。
    (2)“转折”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3)小说以“绝唱”为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正午,是太阳来到正南方向的时刻。你注意到了吗?2月份的太阳似乎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人们一般认为,每天12点,太阳会运行到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到来。但①
     
    ,正午和12点之间常常存在时差。古人以真实的太阳视运动为依据确定日常时间,但这个时间是不均匀的,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为了得到②
     
    ,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进而得到一个新的日常时间。这样一来,两个日常时间之间就存在正负时差,正午的时刻也因此③
     
    。事实上,一年之中时差为零的只有4天;2月的时差保持在负14分钟左右,这时候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计时的依据已经不局限于天文观测。目前,科学上采用更为精确的原子时。原子内部可以发射电磁振荡周期,原子时就是以这个周期为基准确定的。这是一种较为恒定、均匀的时制。现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与原子时相比,每1至2年会有大约1秒的时差,通过提前或后拨1秒来进行调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第二段给“原子时”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论在什么时代,怎么读书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时下,一些读书类短视频盛行,聚集起数以亿计的粉丝,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针对此现象,有人认为这类短视频以“读书”之名行“娱乐”之实,算不上阅读。更有人批评短视频大多零碎、浅显,担心“它逐渐改变我们的大脑”。但也有人呼吁“不要把阅读固化到某种媒介形态上”,强调信息化时代应实现阅读方式的灵活多样。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光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选择合适方式,体验阅读本质”,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