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5/29 8:0:9

一、[网馆简介](共8分)

  • 1.      亲爱的同学:你好!网上常州方志馆即将开馆上线,观众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足不出户欣赏方志馆展陈。现在,馆方邀请你作为首批体验市民游览网上方志馆,并参与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网馆简介]      网上常州方志馆设置了网馆简介、龙城历史、常州好玩、点赞龙城四个版块。màn_______步网上方志馆,市民朋友不仅可以领_______“志、地、城、人、文、魁、研”七个专题之美;还可通过“常州地方官”二维码,查询常州历史上令人qīn_______佩的地方官员;通过“航拍常州”二维码,透过无人机全新视角,从空中俯kàn_______美丽新常州。近年来,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充实展陈内容、完善服务手段、增加参与项目的同时,_______足网上方志馆的打造,不仅让方志馆“活”在古巷里,还要“活”在线上的参观体验中。
    (1)上述简介将作为宣传材料推送,其中有些字音、字形需要斟酌,请在下面的空格里正确填写。
    汉字 注音
    (2)网上常州方志馆设置了“网馆简介、龙城历史、常州好玩、点赞龙城”四个版块,馆方觉得没有使用相同的短语结构,请你结合下面的版块信息,将最后两个版块改成与“网馆简介”同种结构类型的短语。
    (3)馆方想在网上常州方志馆首页简要呈现常州方志馆线下实体的特点,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帮助提炼。
          材料一:常州方志馆选址在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这是闻名江南的明清古街区,方志馆主体位于管干贞故居,是具有典型江南传统韵味的建筑。常州方志馆实现了街区建筑、人文、方志的多重审美叠加。
          材料二:常州方志馆馆内4进厅堂、3个院落,厅、院、楼、廊,各尽其用,各展其长。厅堂的侧廊被设计成解读千年古城演变的“历史走廊”,后院水池被设计为融合科举文化的“状元池”。其功能定位在充分展示常州3200年悠久历史,成为“用系统、精准的文献资料,全面、权威地解读城市历史”的专题城史馆。
          材料三:常州方志馆展陈有让市民“听得懂、想了解、感兴趣”的城史主题和内容光影、视频、动画、实物、模型……做到了“让古志开口说话”。打造的“历代职官查询”系统能对490位历代“市长”逐一介绍,让市民的疑问一一“这个城市到底出过多少市长?他们都是谁?”有了准确的回答。
          材料四:参观者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云观博AR智慧导览APP,能够私享“专家级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了解方志馆展陈更多的内容;用手机扫描馆内各展区的二维码,能够直通“常州史志数据库”,让方志文献和研究成果轻松可查,切实做到了把方志馆带“回家”。

    组卷:6引用:1难度:0.7

二、[龙城历史](共22分)

  • 2.[龙城历史]      通过“龙城历史”中的“常州地方官”一栏查询,观众能够知晓自古以来在常州担任过官职的人以及相关信息。
          馆方想为“常州地方官”栏目设计一个互动问答游戏,唐代名相姚崇在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时曾担任过常州刺史,馆方选取他的一首诗歌:
    夜渡江姚崇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注: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晦:光线不明,昏暗。
    请参与互动问答游戏,从下列赏析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首联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B.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一方面是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另一方面也直接写出江水的湍急。
    C.夜色虽然酶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组卷:14引用:1难度:0.3

四、[点赞龙城](共65分)

  • 7.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也和常州有着不解的情缘。“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活动开始之后,方志馆收集到很多关于苏轼的文章,下面这篇脱颖而出,馆方打算将其推送到版块首页,请你阅读选文,参与编辑工作。
    _______苏雁、许学建      苏东坡曾14次到常州,并最后在常州终老。
          宋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东坡调任杭州通判。十一月,他乘船沿运河途经常州,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当时,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赴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结交一批学子,其中就有常州晋陵县人胡宗愈。次年,朝廷宴请新科进士,苏东坡的邻座恰是常州宜兴县的蒋之奇、单锡。听完蒋之奇介绍家乡之美,苏东坡与其定下卜居常州的“鸡黍之约”。
          14次行程中,熙宁六年(1073年)那次经常被常州百姓提起,尽管苏东坡并未上岸。那时苏东坡被派往常州、润州(今镇江)赈灾,于十二月下旬至常州无锡县。除夕下午船抵常州城东,苏东坡下令泊舟。船家大惑不解,因为毗陵(今常州)驿站仅距数里,完全可享受高级的食宿。原来,苏东坡不愿在万家团聚的良辰打扰地方官员,坚持不上岸。正是那晚,苏东坡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两首,咏道“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在赈灾半年间,苏东坡踏遍常州所属晋陵、武进、江阴、无锡、宜兴五县,留下众多诗词文章,并萌发了归老常州的心愿。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东坡写下《乞常州居住表》,请求皇帝“特许于常州居住”。不料,上表投递扬州官府后石沉大海。苏东坡全家在扬州等待了近月仍无消息,无奈继续北上,年底在泗州(今吁胎),又写《再上乞常州居住表》,并派专人直接送给皇帝。
          苏东坡余生的落脚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弟弟苏辙所在的许昌,另一个便是常州,他之所以会选择常州,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常州的感情。苏东坡被贬至海南时,常州特意组织乡贤团带着文房四宝、茶叶等前去拜访。而且当时,苏东坡的常州老友钱世雄已借来孙姓人家的宅院,供苏东坡免费居住。
          1101年6月,66岁的苏东坡长途跋涉,与全家从海南流放地返归常州,定居孙氏馆,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8天。在苏东坡纪念馆东厢房的木质屏风上,两行字记录了他去世的场景:“宋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吴越之民相哭于市。”
          苏东坡纪念馆右侧的墙壁上,一幅“顾塘迎坡”,再现了1101年苏东坡从顾塘桥登岸,常州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
          苏东坡纪念馆是在藤花旧馆的旧址上修建的。相传苏东坡曾手植香海棠和紫藤各一棵于院东北隅,故孙氏馆又称“藤花旧馆”。这里曾遭受战争毁坏,多次重建而成。迈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苏东坡半躺雕塑。“国内有许多苏东坡塑像,或坐或立或仰望,不同神韵、不同姿态。但半躺状态更加符合当时场景。”设计该雕塑的常州籍雕塑家冷天明说道。雕塑下面的“毗陵我里”四个字,就是源自苏东坡的“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说明苏东坡早已将常州视为第二故乡。
          在纪念馆的憩心园,一槽砚池和一口古井左右呼应,西墙壁上平行排列着3块灰色方形砖雕,刻写着苏东坡终老时留下的绝笔、绝诗和绝言。这槽砚池是仿制而成,再现了东坡墨池洗砚的场景。原先的洗砚池因为乾隆南巡,已移于叙舟亭。那泉斑驳的古井是东坡生活时的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
          旁边的东厢房是苏东坡终老的地方,门前布满了他最爱的青竹。这里将串起“老常州”的文脉风貌,让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浸润在古老文明的气息中。
    (1)馆方为这篇文章脱颖而出拟定了四个理由,你认为其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A.选文从苏轼与常州的结缘讲到在常州终老,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
    B.选文在讲述苏轼和常州的关联时,能恰当地引用苏轼的诗词,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也符合苏轼文学家的身份。
    C.选文既写了苏轼对常州的倾慕,又写了常州人士对苏轼的关爱,展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敬畏和友爱。
    D.选文对苏东坡纪念馆的介绍表明苏轼和常州的关联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将从当今延续下去。
    (2)馆方对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不太满意,想请你帮着重拟一个并阐述理由。
    (3)馆方想将文中提及的苏轼始终对常州念念不忘的原因提炼出来,作为推文导读,请你联系文章帮着提炼。
    (4)馆方对推文的配图是选择苏轼站立像还是半躺像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本文内容提出你的建议。

    组卷:16引用:2难度:0.5
  • 8.      叶圣陶的节操风范、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杨利伟的惊魂一刻……生活中有着很多的人、事、物、景值得被铭记。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员,都可以成为地方志的记录者。
          方志馆不该只是保存过去,更要记录当下,这也正是网上常州方志馆举办“人人都是记录者”的初衷。馆方想请你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以“差点儿忘了”为题,写一篇文章,作为本次活动的卷首语。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作文中不要透露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