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下)物理暑假作业(5-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
    234
    90
    Th(钍)具有天然放射性,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为
    234
    91
    Pa(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4难度:0.9
  • 2.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0m/s.P是离原点为2m的一个介质质点,则在t=0.17s时刻,质点P的:
    ①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方向;
    ②速度沿+y方向,加速度沿-y方向;
    ③速度和加速度都正在增大;
    ④速度正在增大,加速度正在减小.
    以上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5难度:0.7
  • 3.两个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上,磁铁的N、S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当将AB在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运动过程中,关于磁铁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3难度:0.5
  • 4.示波器是一种多功能电学仪器,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被检测的电压波形.它的工作原理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甲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初速不计),经过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在两极板右侧且与极板右端相距D处有一个与两板中心线垂直的范围很大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电子通过极板打到荧光屏上将出现亮点,若在A、B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运动规律是(  )

    组卷:15引用:5难度:0.7
  • 5.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元电荷e,π0介子不带电.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方向相同,以虚线MN为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今有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B1中,其轨迹为圆弧AP,P在MN上,K-在P点时的速度为v,方向与MN垂直.在P点该介子发生了上述衰变.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沿v反方向射出,其运动轨迹为如图虚线所示的“心”形图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4难度:0.5
  • 6.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为一透明介质制成的三棱镜的截面,且∠A=30°,在整个AC面上有一束垂直于AC的平行光线射入,已知这种介质的折射率n>2,则(  )

    组卷:24引用:9难度:0.5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 7.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的起始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1”与起始点间的距离s1
    cm,打计数点“1”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组卷:13引用:3难度:0.5

四、解答题

  • 20.量程为3V的电压表,代号为V,其内阻约为3KΩ,现要求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阻箱Ra,取值范围0.1Ω到9999.9Ω,在本实验中通过它的电流不会超所允许的最大值;滑动变阻器Rb,最大电阻为1000Ω,最大电流为0.2A;电源E,开路电压约5V,内阻不计;电键S;连接导线若干.
    (1)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易于操作的测量电路,要求在如图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用器材代号;
    (2)填写测量步骤③④并写出计算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
    ①将待测电压表V、电阻箱Ra、电源E、开关S,按图示电路用导线连成测量电路.
    ②把Ra调至最大值,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
     

     

    计算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21.如图所示,为某种新型设备内部电、磁场分布情况图。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区域Ⅰ宽度为d1,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1;区域Ⅱ宽度为d2,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宽度可调的区域Ⅲ中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2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现在有一群质量和带电量均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区域Ⅰ上边缘的注入孔A点被注入,从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相继进入Ⅱ、Ⅲ两个区域,满足一定条件的粒子将回到区域Ⅰ,其他粒子则从区域Ⅲ飞出。三区域都足够长,粒子的重力不计。
    已知能飞回区域Ⅰ的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6.4×10-27kg,带电量为q=3.2×10-19C,且d1=10cm,d2=5
    2
    cm,d3>10cm,E1=E2=40v/m,B1=4×10-3T,B2=2
    2
    ×10-3T.试求:
    (1)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Ⅰ时的速度。
    (2)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Ⅱ时的速度。
    (3)该带电粒子第一次回到区域Ⅰ的上边缘时离开A点的距离。

    组卷:29引用:5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