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二中)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强化题(27分)
-
1.根据《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7引用:6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中国社会“乡土性”的三个表现。(每个表现不超过5个字)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人们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组卷:42引用:7难度:0.6 -
3.说到传统村落保护,人们会
想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很多人 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拥有乡土情结。就像到了春节,那么多人,为了一张曰家的票而 这正说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由自主颠来倒去路人皆知一成不变。
B.不由自主辗转反侧人所共知原封不动。
C.身不由己辗转反侧人所共知一成不变。
D.身不由己颠来倒去路人皆知原封不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民间人士所能做的,也许只有呼吁和呐喊。
B.浓重的乡土情结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对于民间人土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
C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对于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
D浓重的乡土情结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民间人土所能做的,也许只有呼吁和呐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从责任角度出发,甚至把其纳人政绩考核,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问题。
B.只有从责任角度出发,甚至把其纳入政绩考核,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现状。
C.只有把其纳人政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
D.只有把其纳入政绩考核,甚至从责任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扭转传统村落遭受破坏以致濒危的局面。组卷:7引用:8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西洋依靠“法”治理社会,我们依靠“人”。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论述的话题;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说明了“礼”有时也是很“野蛮”的。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人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组卷:117引用:14难度:0.8
三.语言运用题(6分)
-
9.请根据自己整本书阅读的体验,抓住全书特点,写一段文字,向人们推介《乡土中国》一书,不超过150字。
组卷:8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