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 白杨礼赞》2017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基础知识:(23分)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ān 倦dài 旁yì 主zǎi 开kěn 积雪初róng bǐ jiàn 纵横jué 组卷:21引用:1难度:0.9 -
2.辨析近义词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2)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组卷:25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0分)
-
3.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组卷:356引用:4难度:0.6
三、阅读理解:(54分)
-
10.请阅读《丁香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水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⑦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⑧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⑨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⑩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⑪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⑫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⑬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何要赞美丁香花?
(2)为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3)品味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③段是从哪些描写角度来写丁香的?组卷:73引用:2难度:0.6 -
11.河水和大堤 (刘征) 河水在两条蜿蜒的大堤之间流着,像一条银鳞闪闪的大蟒。
“好啊,河水!”河上各式各样的船只大声地唱着。它们有的
“好啊,河水!”水中的鱼虾、龟鳖、萍藻、菱芡,还有无数浮游生物,齐声唱着。它们或俯或
“河水啊,你就是生命之源,你就是自由之母!”白鸥踏着浪花的旋律,向河水高唱赞歌。
可是,河水并不这么想。它满怀愠怒,瞪着两条大堤,心想:“自由之母?笑话!我给这两条大堤紧紧地夹着,只能在狭窄的河槽里沿着指定的方向流动。这大堤,像两条锁链捆住我的手脚,我的生活跟囚徒差不多,还谈得到什么自由?要自由,就得砸碎这大堤!”
于是,河水举起高山一般的大浪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颤动了一下。
“别胡闹,否则你会毁灭!”大堤喊着。
“谁怕你的威胁!”河水轻蔑地吹着口哨。
于是,河水又一次举起大浪,用尽全力向着大堤砸去。
轰!大堤崩裂了。
河水哈哈大笑,它狂热地冲出河床,漫过大堤,向着四面八方流去。
霎时间,一场水灾发生了。
河水像千万头横冲直闯的野兽,吞食了村舍,吞食了田野,吞食了家禽,吞食了一切山林草树。船只折帆断桨,有的搁浅,有的沉没。各种水族被冲得晕头转向,有的在水洼里喘气,有的在山崖上碰死。
一切幸存者都在咒骂河水。河水哪里去了?它变成漫山遍野的浑浊的泥浆,漂浮着各种尸体和杂物,发散着令人恶心的臭气,河床早已干涸,裂出横七竖八的大缝,像在一块破布上画着无数歪歪斜斜的大问号,在问:
自由在哪里?
自由,
(1)仿照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的两个分句,补充该段横线上的句子。
(2)根据语境,在第三自然段两个横线上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3)文章最后一句话用象征手法点明主旨,既与开头第一句照应,又总结全文。根据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写出这句话。
(4)用一句格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