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人类文明的演进看,科学技术总是沿着反自然选择的方向发展,也在不同程度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乃至认知方式。在这个进程中,当科技的发展凭借自身力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并建构了自己的优势体系时,它们就会反过来主导人的思想观念,成为评判其他人类活动的新视域,从而导致人类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反思自己,重新概念化人与技术的关系,对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进行适当的伦理约束,乃至法律法规的管控。
          从哲学的视域看,一方面,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过去只是改造自然界拓展到今天能够改造人的身体与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关于人的身体技术化和精神技术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由这些技术组成的硬技术群与各类算法组成的软技术群汇聚融合,为相关利益方布局与推进新的产业体系提供现实可能时,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由全要素仿真和虚实互动融合并能提供沉浸式感知体验的数字世界,所谓的“元宇宙”就是如此。这样的世界是一个游戏化的享乐世界,当我们沉迷于获得沉浸式感知体验时,我们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人的身体技术化而言,《孝经》中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视为行孝之始。但当人类有能力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或设计时,我们是否应该恪守这种传统道德律令,就成为生物保护主义者和超人类主义者激烈争论的话题。这些争论的实质在于人类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人的生命从生物演化和文化塑造发展到技术设计阶段,比如,人在出生前接受基因编辑,在出生后进行身体上的审美整形等。身体技术化带来了我们对人的自然权利、公平、公正等问题的重新理解。
          就人的精神技术化而言,精神的有形技术化是指通过情绪类药物或技术获得精神慰藉;精神的无形技术化是指通过智能设备、智能环境感知精神愉悦,获得精神满足。精神的无形技术化比有形技术化带来的问题更具有隐匿性。我们对人类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人工情感问题的反思,会对社交、护理等机器人的研发与推广提出新的伦理要求;对人的专注力和感知力是否应该被商品化的探讨,会对“元宇宙”等人工世界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伦理约束。
          当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不仅像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一样,是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大问题,而且使得“什么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哲学问题,转化为当代科技如何确保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践问题。当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治理理念成为人们看待问题的“透视镜”时,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从“技术环境”转向“人文环境”。
    (摘编自成素梅《正确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链接材料】
          曾经,国际社会对于如何治理、管控技术风险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以美国为代表,提倡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只有在发现显见的风险时才推动立法。一条以欧洲为代表,遵循谨慎监管原则,政府在相关技术成熟前即为其定规矩、立法条。目前,对新兴技术的反思正在全球蔓延,美国政府也开始修正立场,对美国科技巨头采取更加严格、审慎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是一个数字世界,它的特点是全要素仿真与虚实互动融合,游戏化,能为人们提供沉浸式感知体验。
    B.生物保护主义者反对人在出生前接受基因编辑、在出生后进行身体上的审美整形等技术改造或设计活动。
    C.对研发和推广社交、护理等机器人提出伦理要求,是人类反思应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人工情感问题的。
    D.科技伦理挑战和全球气候变暖,既是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大问题,也是确保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践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哲学的视域分析问题时,作者由现状谈到未来的世界,进而点明了人类届时可能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可怕后果。
    B.第四段通过论证精神的有形技术化和无形技术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特点,指出了科技伦理约束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原因。
    C.链接材料以美国政府修正立场,改变对科技巨头的态度为例,说明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逐渐严峻,人们不得不面对。
    D.文章先论述重视科技伦理的背景,继而论述了方方面面会产生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问题的复杂性及直面它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沿着反自然选择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是不断赋予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类救助弱者的能力。
    B.美国路线的形成与其文化传统有关,譬如历史上移民远渡重洋到美国多是追求财富和发展机会,并不十分在意伦理规范。
    C.若人们将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治理理念作为看待问题的“透视镜”,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从“技术环境”转向“人文环境”。
    D.国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必定以加强立法、强化审查监管、加大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力度为核心措施来规范公民从事科技活动。

    组卷:10引用:2难度:0.6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组卷:18引用:27难度:0.6

(三)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本内容,完成各题。(共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夕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  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千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 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 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  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 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  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 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 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疫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坫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 敏技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缚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 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 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坚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一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舲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 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湘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之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  翠翠入城里去各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 ffi  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  防范心理,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联洽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 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2)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嘟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6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浓的爱。据我们了解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包围,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不讨人十分喜欢的星球。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与地球类似、①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大气层。大气层里各种气体的含量也恰到好处:氧气供人类和动物呼吸,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大气层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外衣。它像一层盔甲,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②
     
    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太阳落山后的夜晚,才不会变得过冷。这件外衣还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③
     
    ,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大气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第二自然段简要概括,不超过70个字。

    组卷:8引用:7难度:0.6

四、作文(共51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家夏衍先生在《种子的力量》中说,当种子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鲁迅先生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