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7 11: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艺术,包括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都讲时代精神,花鸟画同样需讲时代精神。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时代精神,就看你如何加以捕捉,并画出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花鸟画。
宋代花鸟画,反映的是当时升华了的艺术,讲究意境,讲究笔情墨趣。这种意境通过构思,反映出诗意,通过作品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当时的气息与情境。如:《踏花归未马蹄香》,蝴蝶在马蹄的旁边追逐,而画面中没有一朵花,却使你感觉到马蹄在花丛中踏过带有香气的一种意境:《深山藏古寺》,没有直接画出古寺庙,但是通过小和尚在挑水可以想象寺庙就在不逃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要懂得诗情,才能写出画意。
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出了很多大家,但现代如何体现出一种时代感,深入到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画家一定要面向生活、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只有深入生活、植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否则就只是表象。花鸟画家要深入生活,深入观察,要在实践当中去寻求创作素材,有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有强大的支撑。
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只有把花草当成老朋友,才能带着感情去看待它。我把牡丹当成老朋友,到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是见老友了,而不是单纯地去写生,是带着情怀去的。
当然,除了写生,观察也很重要。清代画家李晴江说:“触目模斜千万朵,赏心只需三两枝。”花岛画家主要是画近景,即折枝花卉,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他们画得很仔细,一花一草的结构需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得很轻松,若想得其精气神,必须对它了如指掌。
画的形也很重要,通过形体的刻画和描写,写出一种时代感。我们画梅兰竹菊不能停留在明清之前的模式,而要画出这个时代一花一草的精神,因为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不仅是要体现“触目横斜”与“水清浅”的一种境界,更是要表现一片大好春光或烂漫秋色。否则你既无法达到古人的境界,也无法触及当下的时代精神。
花鸟画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对生活有较深的理解、较深的情怀,然后不断地观察,写出它的生命之气。比如,徐青藤的芭蕉画,用水用得非常好,五百年了还是湿淋淋的。此外,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与眼力很重要,要用高深的理念来指导创作。现在年轻人在选择给面上都愿意选择工笔画,因为工笔画相对来讲容易出效果,的确;画写意画非常难,要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黄宾虹说:“集大成而自创新格者为上,专学古人者为次之,不学古人而学当今者为次次之。”
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国花鸟画,要从源头学起。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书入画,要学乎其上,广采博取,以表现新时代精神为目标,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拼搏,才能不断奋进。
(摘编自何水法《花鸟画的时代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时代精神,只有少数的艺术家和有限的艺术门类能反映时代精神。
B.宋代花鸟画讲究笔情墨趣和意境,而意境构思反映出诗意,通过画作的诗意领悟其画意。
C.梅兰竹菊是山水画的传统题材,深入研究古代画技,就能创作出有新时代气息的画作。
D.优秀的花鸟画家往往把花草当成感情深厚的老朋友,把写生看作是与生活的深层对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文学及其姊妹艺术都讲时代精神谈起,引出“花鸟画也要讲时代精神”的观点。
B.以宋代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为例,说明优秀花鸟画应有的艺术特征。
C.文章主体部分既有一般理论分析,也有写生、观察、画形等创作方面的指导。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如倒数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述生命之气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鸟画家主要是画近景,所以要观察的仔细,不放过一花一草,观察其结构,这样才能得其精神。
B.花鸟画家要体现“触目横斜”与“水清浅”的艺术境界,也要通过大好春光或烂漫秋色表现时代精神。
C.徐青藤画的芭蕉,五百年了还是湿淋淋的,用水用得恰到好处,所以仍然表现出芭蕉的生命之气。
D.现在年轻人在选择绘画上都愿意选择工笔画而不愿意选择写意画,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深理论的指导。组卷:11引用:8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以来,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从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向”开始,媒介被看作是超越了一般信息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此后,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又纷纷提出见解,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媒介即讯息”。这是伊尼斯的学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它扭转了传统注重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形式的弊端。而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成为一种参与主体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因此,“认识媒介”与古希腊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媒介即隐喻”。这是麦克卢汉的学生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基本观点。“隐喻”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它意味着媒介在讲述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叙事本身更高的权威,使人们误以为媒介叙述的“现实”才是现实,是比真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媒介即隐喻”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
其三是“媒介即情境”。这是波兹曼的学生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1985)中提出来的。梅罗维茨把媒介看作场景(情境),而不同的场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尤其新媒介将导致新的场景,从而诞生新的社会关系。
这三种媒介认识具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那就是把“媒介”看作是具有价值偏向的、并非冷冰冰而纯然客观的文化形态,或曰引导性力量。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有着值得深刻挖掘的内涵,甚至可以认为它具有本体意识,它在故意引导受众朝着某种方向前进。
无论“媒介即讯息”还是“媒介即情境”,它们所着眼的媒介都是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电子媒介。而新世纪头十年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已经超越讯息、隐喻和情境,它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或者说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这可以称为“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往往被等同于现实参与,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游荡在网络上,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乏善可陈。隐匿在屏幕之后的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弹幕、表情包、短视频等)交往,可能导致更多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从而消解了社会议题的严肃、真实与有效。
(摘编自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一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
(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的看法极为深刻,他们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
B.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的观点,它扭转了传统媒介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的弊端。
C.媒介即隐喻,只要明白“隐喻”具有暗示作用,人们就能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
D.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发生变化,都是因为戏曲传播媒介在发生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媒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人本身都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表明人对媒介的认识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
B.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媒介发展前景的担忧。
C.媒体形式多样化发展,使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优秀戏曲的观赏。
D.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反映移动互联网传播效应的影响之大。
(3)我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2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引用:2难度:0.7
(三)文学类文阅读II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荷的邀请
田双伶
时令过了谷雨,她家门前的小园子,仍是空空的,黄黄的一片,好像一位心情不好的妇人,板着一张蜡黄的素脸。
她的心情很不好。怎么可能好呢?从那场婚姻中流落出来,她就病了,整日昏沉沉的,头疼,恶心,烦躁,失眠,黑苦的中药汤汁喝了一碗又一碗,也没减轻多少。
而邻家和她一样大的园子,此时已热闹闹喧腾腾一片了。春韭已割了好几茬儿,垄间的油菜日渐拥挤稠密,薄荷的嫩芽从惊蛰到现在都没停止过往外拱,一芽芽一丛丛地四处蔓延。她每次都心悸地看上一眼,等它越过边界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将它拔掉。
她端着一杯红茶站在园子里,晒着上午十点钟的太阳,看胖胖的邻家女人蹲在地里剪韭菜,看她腰间露出一道让人心惊的赘肉。她想,可惜了这么好的园子。怎么能种这些俗气的蔬菜呢?应该栽上一株蔷薇或是一株紫藤,让它顺着窗栏往上攀,藤蔓花枝垂下一簇簇小花,坐在花香里读书喝茶,多好。可是,从初冬搬到这里,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去栽种花木,园里自然是空空的。
邻家女人吃力地站起身,看见她,隔着低矮的栅栏递过一把韭菜,说,前天下了场雨,就长这么快了,你也尝尝鲜。她的笑容掩起了不屑,说,谢了,我不习惯那味道。
邻家女人笑呵呵地说,我家那口子呀,特爱吃韭菜馅饺子,每次包饺子他都能吃好多。她听了,无力地垂了眼皮摇摇头说,我头疼。转身要回屋。
女人看她摇头闭眼痛苦的样子,说,你等等。说完弯腰掐了几片薄荷叶,在指间揉碎朝她伸过手说,来。她怯怯地将头低垂着伸过去,听话地让女人把那一团青绿涂在太阳穴上。瞬间,一丝清凉从太阳穴沁入鬓角,将她从混沌中缓缓唤醒。
真是奇了,她向邻家女人道谢。女人乐呵呵地指着地上的薄荷说,管用你就随便掐,掐了还会发的。
天依然晴好。隔着栅栏,她细细看邻家的园子,西墙角扯的晾衣绳上,五彩斑斓地挂满了衣物,孩子的小衣褂,男人皱巴巴的衣裤,女人的花上衣,褪了色的床单被罩,一看就是含棉不高爱起球的化纤织物。邻家女人身上穿件松松垮垮的睡衣,端着红色塑料盆给菜浇水。屋里传出孩子的哭闹声,女人一边吆喝男人去哄孩子,一边叨叨着菜叶上怎么长了虫子。
她与邻家,只隔着一道木栅栏,却仿佛隔了人世间的一层烟火。这样的俗日子,在她眼前,生动着,美好着。
邻家女人指着地上那丛青绿的薄荷,唤她,过来摘呀。
她一次次走进了邻家的园子。三片两片薄荷叶,就那么在指间一掐一揉一抹,一丝清凉,竟然让她的头疼一天天好起来了。
每到中午时分,隔壁的厨房里便传出有节奏的叮当声,继而爆油锅的刺啦声。葱花的香气飘过来,她贪婪地嗅着那香气。
屋里只她一人,静得很。她越来越怕这种静了。静,如一个无声无形的鬼,悄然藏在身旁,一丝丝吸纳她的元气。她将冰冷的咖啡壶、面包机、料理机,都收到柜子里,又去超市买了花围裙,在菜场买了韭菜、鲜肉和面粉。备全了调料,她想包回饺子,做个勤快妇人。往日冷清的厨房热闹起来。她笨拙地调馅、和面、擀皮,不一会儿,鼻尖上手臂上全是面粉,照镜子一看,自己都笑得不行。饺子煮熟了,她嘘着升腾的热汽盛出一个尝,一下子烫了舌头嘴唇,泪都出来了。抹泪的这一瞬间她怆然失神:从前的婚姻,独独缺了这烟火气呀。自己做给那人吃的,什么鲜花沙拉、海鲜料理,即使那人爱吃的饺子包子汤圆速食面,煮的都是速冻食品。难怪那人苦笑着说,吃得胃寒,都成了速冻人了。婚姻就是这样冷下来的。
她将饺子煮好,晾凉,小心地盛进保温盒,拎着出门,坐上公交车转过大半个城市。她要去送给那个人吃。
当她把饭盒端给那人,掀开盖子,她看到了一双黑眸闪出的惊喜,顷刻化为湿润。她的日子开始活色生香。每天清晨,她步履轻盈地拎着篮子去菜场。回来后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菜蔬、鱼和豆腐,米粮菜蔬在她的手中如花落花开。饭食做好装好,而后,拎着保温盒,坐上公交车绕过一条条街道,送到那人面前。洗手做羹汤,原来也是如此的幸福。她明白了以往朋友说她的那句话:再精美的瓷器,能有粗瓷大碗端在手里实在么?
立夏过了五六天,那人和她一起回到家里。她牵着那人的手去看邻家的园子,欢欣地指给他看,却惊奇地发现:邻家的薄荷,竟然不管不顾地,已经在她家的园子里恣意丛生。串了一大片。以前她曾经想,等它越过边界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将它拔除。可是,这绿叶舒展的薄荷。谁能拒绝得了它呢?
她说,我们采些做薄荷茶,邀请我们的邻居来品尝吧。那人说,好啊。
初夏的空气中,清凉的薄荷香气从她的园子里弥漫开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并赋予小说更为丰富的内涵。
B.自她搬来后,她的园子就一直空空的,和邻家的不同,写出了她不善经营生活,也表现了她还无法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
C.那人看到她送来的饭盒里的饺子时,“一双黑眸闪出的惊喜,顷刻化为湿润”,说明他们触礁的婚姻已经发生了转变。
D.小说由拔掉薄荷、涂抹薄荷、采摘薄荷,到打算邀请邻居品薄荷茶,作者巧妙运用了“薄荷”这一意象,将婚姻幸福的真谛层层剥开,层次清晰。
(2)小说中的“她”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有人说,作者用散文笔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艺术美感的美学境界。请简要分析小说“美”在何处。组卷:9引用:2难度:0.5
语言文字运用II
-
8.此前,① ,是通过动物干细胞合成的人造动物肉,或通过植物蛋白及其他植物性成分合成的植物性肉。现在,科学家们想“空手套白狼”,让肉类从空气中“长”出来。
芬兰“太阳能食品”公司的科学家能将水和空气作为“种子”,电气作为“肥料”,让微生物“农民”生产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蛋白质粉末Solein。
② ,蛋白质含量超过50%,而普通的牛羊肉蛋白质含量不超过30%,此外,它还含有25%的碳水化合物,其余成分为脂肪和核酸。Solein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作为原料被制成肉类或面包。不过,这种蛋白质粉末③ ,每千克售价近40元,将它作为小麦粉的替代品还不太现实。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组卷:6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思则睿,睿则圣。(周敦颐)
伟人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天)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组卷:4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