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3.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
组卷:43引用:19难度:0.7 -
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15难度:0.7 -
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组卷:19引用:2难度:0.9 -
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8引用:134难度:0.5 -
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组卷:41引用:9难度:0.7 -
6.图示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组卷:23引用:11难度:0.5
二、填空题
-
18.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原因是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
(4)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5)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个数是组卷:6引用:2难度:0.7 -
19.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组卷:13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