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3《第三单元》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12/17 5:30:6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42引用:9难度:0.9 -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51引用:4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3难度:0.9
二、解答题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委命下吏 委:交给 C.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D.收天下之兵 兵:军队 A.以弱天下之民 敢以烦执事 B.于是废先王之道 未之有也 C.然后践华为城 斩木为兵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A.选文开头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事,不仅消灭了诸侯各国,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写胡人情状来表现秦之威势,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实施愚民、弱民、防民的措施,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组卷:18引用:5难度:0.4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①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 疾: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要:同“邀”,求,取
A.其人苟可/其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作《师说》以贻之
C.故师之教也/句读之不知
D.所求尽得/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列句子从反面说明重学的一项是
A.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他自己又有才能,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作者认为老师要让自己尊贵起来,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
②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组卷:24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