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含有共价键的正盐的是( )
组卷:45引用:1难度:0.7 -
2.实验室需要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3.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4.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的是( )
组卷:45引用:1难度:0.6 -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41引用:1难度:0.3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10.关于反应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
31.用离子交换法从海带中提取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制碘工艺应用技术。
已知:I2+I-⇌I3-交换吸附原理:R-Cl+I3-⇌R-I3+C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正确图示为
(2)在清液中加入H2SO4和NaClO溶液后,溶液最终变为棕红色,该步骤中NaClO的量要适中,请说明原因
(3)其中交换吸附装置如图1所示,交换柱内装有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R-Cl表示),待溶液转化原理为:R-Cl+I3-⇌R-I3+Cl-,全部通过后,树脂颜色变为黑红色,再通过洗脱,离心分离后得到粗碘。已知洗脱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取8~10%的NaOH溶液40mL注入交换柱中。碱性洗脱原理为:3R-I3+6OH-═3R-I+5I-+IO3-+3H2O。往碱性洗脱液中滴加H2SO4溶液,烧杯底部会析出一层泥状粗碘。
第二步:取10%的NaCl溶液40mL注入上述交换柱中。氯化钠洗脱原理为:R-I+Cl-═R-Cl+I-。再往氯化钠洗脱液中滴加H2SO4溶液使之酸化,再滴加NaNO2溶液,溶液由无色转变棕黑色浑浊。
①根据交换吸附及洗脱过程可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对I-进行交换吸附,那实验中将I-转化成I3-的原因可能是
②往氯化钠洗脱液中滴加H2SO4溶液使之酸化,再滴加NaN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置换碘量法是分析氧化性试剂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基本过程如下:
a.取3只碘量瓶,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供试品(氧化性物质)溶液于碘量瓶(图2)中
b.加入稍过量的碘化钾溶液,盖上盖子,并加纯水液封,静置或微热一段时间
c.打开瓶塞,按图3方式用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重复3次
d.另取3只碘量瓶,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基准液K2Cr2O7溶液于其中
e.计算标准液的浓度
f.空白实验
过程中涉及的反应过程如下:
供试品(氧化性物质)+2I-→I2
I2+2S2O32-→S4O62-+2I-
Cr2O72-+6I-+14H+→2Cr3++3I2+7H2O
①上述操作合理的顺序是:a→
②碘量瓶加盖并加纯水液封的主要目的是
③已知Na2S2O3易受空气和微生物作用而分解,若无上述操作中的d步骤及相关操作,则测定的供试品的含量会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32.磷酸氯喹是一种老的抗疟药,最新研究表明,它对新冠肺炎也有较好疗效。某研究小组按如下路线合成磷酸氯喹。
已知:R为烃基或H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结构简式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C→D的过程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反应F→G、G→H均为取代反应
C.有机物I具有弱碱性
D.磷酸氯喹的分子式为C18H30N3P2O8Cl
(3)写出E和I反应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有机物F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有四元环结构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③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无-O-Br键
(5)以2-丙醇为原料制备(CH3)2CHNHCH(CH3)2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合成中须用到上述①②两条已知信息)组卷:38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