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1/1 4:0:2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寄情于酒,释放心中的喜怒哀乐。刘禹锡用“今日听君歌一曲,①
     
    ”酬答好友白居易的热情与关怀;岑参借“②
     
    ,胡琴琵琶与羌笛”展现塞外饯别场面的隆重与热烈;欧阳修“酿泉为酒,③
     
    ”,尽情品味美酒的清香与甘醇;李白对着“金樽清酒斗十千,④
     
    ”,却食不甘味,茫然惆怅;范仲淹借着“⑤
     
    ,⑥
     
    ”(《渔家傲•秋思》)来排解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愁思;陆游用“⑦
     
    ,⑧
     
    ”(《游山西村》)赞美了农家款待客人的淳朴与盛情;苏轼借“⑨
     
    ,⑩
     
    ,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他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组卷:5引用:1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月13日晚,绚烂的焰火照亮北京夜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落下wéi①______(A.维B.帷)幕。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之光,传递着团结与友谊的希望火种,在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甲】______(A.浓墨重彩B.可歌可泣)的一笔。【丙】_____。在以“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乙】______(A.号召B.感召)下,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6个大项、78个小项的角②_______(A.jué  B.jiǎo)逐。赛场内外,我们丁,这一切源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中国必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只填序号)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3)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参赛运动员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
    B.这是参赛运动员有史以来最多人数的冬残奥会之一。
    C.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
    D.这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参赛运动员的冬残奥会之一。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丁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感动于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
    ②感动于运动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
    ③感动于观众为最后一名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友善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组卷:16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70分)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依次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西湖清丽、淡远的春天景色。
    B.“琉璃滑”将无风的湖面比作细腻光滑的琉璃,突出西湖水的清澈见底。
    C.“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水鸟被涟漪惊动而飞,愈显西湖的喧嚣。
    D.全词语言清新活泼,寓情于景,彰显了欧阳修这首小令的婉约与深挚。
    (2)首句“轻舟短棹西湖好”传达出词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组卷:23引用:4难度:0.5

二、阅读(70分)

  • 8.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梳理 评价:有军事才能
    性格:自信、严于律己、率性
    经历:幼年时因为父亲脾气暴躁而对父亲进行抗争
    外貌:看上去像林肯,个子高,面容瘦削
    (《红星照耀中国》)
    他是谁?他是:①
     
    辨析 假如鲁迅有朋友圈,你觉得他会加下列哪一个人为好友?人物:阿长陈莲河范爱农闰土父亲衍太太
    (《朝花夕拾》)
    我选择:②
     

    理由:③
     
    评价 张华这样评价《水浒传》中的林冲:林冲特窝囊,高俅父子都欺负到头上来了,他却把气憋在心里,一忍再忍,逆来顺受,实在不像个英雄。 对此,“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张华同学进行争辩。我:④
     

    组卷:14引用:1难度:0.4

三、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民支援三明建设。从1959年到1970年,短短十来年,18家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把异乡变故乡,根扎在三明这片土地上,也联结起了上海和三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
          材料二:当前,上海抗疫之战牵动全国上下的心,也牵动着287万三明人民的心。三明医护工作者接到任务后在第一时间紧急驰援上海。由三明市商务局牵头,沙县拌面、宁化贡米、永安蔬菜、尤溪银耳等各类物资正持续从三明各地发往上海。三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发组织各种捐赠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战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回报”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发言。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组卷:8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