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8 5:30:3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1.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4+,其中的N元素可用来合成( )
组卷:248引用:11难度:0.9 -
2.将颤藻和水绵放在载玻片上染色后用高倍镜观察,确认丝状物是水绵的主要依据是( )
组卷:35引用:1难度:0.7 -
3.如图细胞是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模式图,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85引用:4难度:0.7 -
4.如图是电镜下的细胞模式图,该细胞最可能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8 -
5.血压升高时,会引发降压反射,此时( )
组卷:37引用:2难度:0.7 -
6.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1,想转为图2视野,他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组卷:40引用:2难度:0.8 -
7.“观察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实验中,操作不合理的是( )
组卷:230引用:6难度:0.5 -
8.某种植物体细胞DNA数为2n,研究发现其表皮细胞的一个细胞核中DNA数却可达8n甚至32n,这些表皮细胞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虚线表示实际细胞行为,“×”表示阻断)( )
组卷:48引用:1难度:0.6
五、遗传病及其预防
-
24.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如图是某家系发育性青光眼的系谱图。
(1)经检测发现Ⅰ-2无致病基因,可知发育性青光眼是
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X 染色体连锁显性
D.X 染色体连锁隐性
正常情况下Ⅲ-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检查发现,发育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的质粒、正常人M蛋白基因(M+)或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M-),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动物细胞中进行培养,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表(示含荧光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此时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1组 2组 3组 导入动物细胞的质粒 荧光
检测细胞内 有红色荧光 有红色荧光 有红色荧光 培养液 无荧光 有红色荧光 无荧光
A.指示M蛋白基因的位置
B.探究M蛋白是否会降低荧光强度
C.示踪M蛋白的分布与去向
D.筛选出正常基因的细胞
(3)据如表推测发育性青光眼的病因。
(4)为验证M+和M-的显隐性关系,有同学提出将第2组和第3组的质粒同时导入一个细胞中(基因型为M+M-),此时的荧光分布应为
A.Ⅰ-1 B.Ⅰ-2 C.Ⅱ-2 D.Ⅲ-1
(5)Ⅲ-2结婚后育有一子正常,现准备要生二胎,为防止发育性青光眼病孩的出生,其妻子怀孕后需要进行的产前诊断是
A.B超检查 B.性别确定 C.基因检测 D.染色体分析组卷:19引用:2难度:0.6
六、物质代谢
-
25.龙须菜,因嫩茎形似龙须而得名,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为探究增CO2和提高温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龙须菜为材料进行实验。图1为龙须菜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图2为相关实验的结果。
(1)图1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反应是
(2)在叶肉细胞中不需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是
A.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氧气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D.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
(3)据图2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不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B.在增CO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C.常温CO2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组。
D.增CO2和提高温度主要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进一步研究发现,淀粉积累过多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膜被破坏而影响光反应;另一方面,氮素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含氮化合物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对不同条件下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结果如图3、图4所示。
(4)据图分析,在增施CO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导致淀粉含量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5)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3条合理化建议组卷:1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