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9/28 13:0:2

一、选择题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5引用:2难度:0.7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492引用:31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6.课外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医生进行开脑手术  巴西妇女唱歌感谢神      英国《每日邮报》8月19日报道巴西一名妇女在接受可怕的开脑手术期间,因手术需要保持清醒,她决定一路唱歌感谢神,结果顺利度过8小时的手术。
          45岁的妇女科斯塔两年前发现脑部主理言语及认知的区域有一块良性肿瘤,因此她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一边接受手术一边回答医生的问题,确保手术不会损害她的语言能力。而麻药只能令她有点睡意。没料到手术期间,科斯塔竟要求唱歌,她说:“我的歌是感谢神给我生命,给我勇气战胜这场自2015年来就缠绕我的疾病。”
          医护人员深受感动,部分人更是感动落泪,“这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确保没有损害到她的语言区域。”清醒状态下开脑,还有心情唱歌,当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科斯塔坦言,她也拖延了两年,医护人员才认为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科斯塔说:“我等这场手术很长时间了,这段时间一直忧心忡忡,我确实被这个清醒开脑手术的做法吓到了。我希望手术期间保持信心,希望自己还能掌控一点点事情,所以,我记起一首自己写的歌。”
          手术后4天,科斯塔已经出院了,目前已经可以走路、说话等等,相信会完全康复,她信心满满地说:“医生给我一个新的开始,让我再次有了新的机会活下去了。”
    (1)请分析文章的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2)科斯塔为何做手术时要唱歌?她为手术唱歌做了哪些准备?最后结果如何?
    (3)读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组卷:20引用:4难度:0.4
  • 7.拓展阅读。
    中国首次以国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章利新  石莹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刺耳的防空警报13日上午响彻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此举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胸佩白花出席仪式。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
          77年前此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施以长达六周烧杀淫掠的暴行,至少30万平民罹难,制造了二战中的大惨案之一。
          公祭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共同名义举行,所在地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下就是埋葬死难者尸骨的“万人坑”之一。
          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抽泣声依稀可闻。一分钟后,《安魂曲》响起,礼兵将8个巨大花圈安放于“灾难墙”前。接着,77名青少年朗读《和平宣言》。
          习近平和85岁的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及遇难者遗属、13岁的阮泽宇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鼎自古是中国祭祀重器。古铜色的“国家公祭鼎”,鼎身和底座重2014公斤,底座重1213公斤,寓意2014年12月13日。
          大屠杀中,阮泽宇的先人被日军刺死。夏淑琴一家9口有7人遇难:祖父、外祖母和父亲被日本兵用枪打死,母亲和两个姐姐被轮奸后刺死,一岁的小妹被摔死。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2月通过立法,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7年后的公祭,被此间舆论认为非常必要。近年,日本右翼为历史翻案动作频仍,试图推翻二战后国际秩序。
          在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前,中国重申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中国进入民族复兴关键阶段,爱国主义成为凝聚13亿人建设强大国家的动力。
          习近平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以国家之名公祭,是为了让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大屠杀幸存者和遗属、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外国友人以及各界人士一万人参加公祭。
          大屠杀中对中国百姓施以援手的外国人的后人,以及《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已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父母,也来到公祭现场。
          一些日本人也在公祭日来到南京。“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应该成为和平信号传递的新起点。”日本真宗大谷愿寺研究员山内小夜子说。
    (1)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温馨提示:概括每句话的要点。)
    (2)本文主体部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温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写段意类似。)
    (3)说说本则消息在材料组织上有何特点。(温馨提示: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如何组织?)
    (4)说说最后几段为何提到众多参与公祭的人员。(温馨提示:从新闻的特点和新闻主题的角度去思考。)

    组卷:27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