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古诗文阅读(2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十辐共一穀,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赞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凿户牖以为室 牖:窗 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其脆易泮 洋:同“判”,分离 D.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A.当其无,有车之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 C.凿户牖以为室 是以圣人欲不欲 D.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A.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组卷:36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有赠清
冯班①
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②。
八公山色还苍罩,虚对围棋忆谢玄③。【注】①冯班,明末清初诗人,此诗写于1645年清军南下攻破南京前,当时诗人正在南明(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任职。②投鞭: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世祖宣昭皇帝”,《晋书,苻坚载记》:“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③谢玄:东晋名将,在混水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前秦军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长江对岸前秦军队的口哨声响震天动地,表现了前秦军队军令频出、指挥混乱的情状。
B.次句写报急军书中传来前秦苻坚自夸“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消息,表明战争形势的严峻。
C.第三句写八公山上草木森森,仍像淝水之战时一样苍翠,它令诗人想起昔日东晋的辉煌胜利。
D.棋局往往用来比喻时局,尾句也是如此,“虚”斡旋语气,诗意余味曲包,更见诗人的匠心。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虚对围棋忆谢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组卷:3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看病
侯发山
有好几天了,老贺一直感觉头昏沉沉的。这年头,心脑血管疾病不少,前几天,村里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就得了个脑梗塞。老贺掐算好时间,到星期六这天,知道儿子他们休息,不忙,就给儿子打了电话,打算让儿子开车把他接到城里去,找家医院让医生给诊断一下。
电话一通,儿子就火急火燎地问:“爸,啥事?”
老贺怕吓着儿子,迟疑了一下,故作轻松地说:“也没啥大事,有点不舒服……”
没等老贺说完,儿子就说:“爸,您搭车进城吧……小宝可能感冒了,正要带他上医院呢。”
小宝是老贺的孙子,今年5岁,已经上幼儿园了。听说孙子病了,老贺也慌了,忙说:“直接去县人民医院,那是大医院。”
“就这样,挂了。”儿子匆匆挂断了电话。
老贺本来身上装着二百多块钱,放下电话,又把枕头下面快食面袋里的零碎票子,说是零碎,也一千多块呢,都装进了口袋。这点钱算是老贺的全部积蓄了。他之前攒的钱已经分批给了儿子,儿子上学,儿子找工作,儿子买房子,儿子娶媳妇……哪一样都得花钱。尽管儿子媳妇都有工作,可是,现在物价这么贵,他们的工资也仅够平日的开销,听说孙子一个月都得二千块呢,除了幼儿园的费用,还报了不少班。因此说,老贺平时省吃俭用,能省点就省点,以备不时之需。
等到老贺来到县人民医院,医生正在给孙子量体温。孙子看到老贺,弱弱地叫了一声“爷爷”。老贺忙说:“小宝,你哪里不舒服?”小宝说:“我头疼。”
“你们刚到?”老贺不满地看了儿子一眼。
儿子看了一眼医生,低声对老贺说:“我们去了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检查不出毛病,这才来到这里。”
医生抽出体温表,看了看,说:“体温正常。”
儿子说:“王大夫,是不是化验一下?”
媳妇也说:“要不要做做CT或是磁共振?
医生没有接话,面无表情地拿起听诊器放在小宝的胸部,过了片刻,说:“心跳也正常。先化验一下血吧。”
小宝害怕地说:“我怕疼,不抽血……”
这时,小宝的姥姥、姥爷也相互搀扶着气喘吁吁地来了。显然,是儿子给他们通风报信了。
老贺安慰小宝:“小宝,别怕,抽血不疼……”
小宝说:“我不,我不。爷爷,爷爷,我不抽血。”小宝求救似的看着老贺。
媳妇生气地对小宝说:“你不是头疼吗?不让医生看会好吗?”
小宝撅着嘴,小声嘟囔道:“我的头现在不、不是很疼了。”
“真的不是很疼了?还是你不想让抽血?”老贺用手摸了摸孙子的额头。
“真的不是很疼了。”小宝的声音像蚊子哼。
儿子对医生说:“王大夫,那就不用化验,直接输液吧。”
医生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也好,先止疼吧。”
小宝又说:“我想睡觉。”说罢,就闭上了眼睛。
儿子见状,就对医生说:“王大夫,那就先住院观察一下吧?”
医生同意了。
出了医生的办公室。媳妇说:“再换个医生看看?”儿子说:“王大夫是这家医院最好的儿科专家,没有必要再让其他医生看了。”说罢,儿子去办住院手续了。老贺叫住儿子,把口袋里那把零碎票子给了儿子。儿子犹豫了一下,接住了。
小宝的大姨、二姨也来了。她们也是来看小宝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安排小宝住下后,已经是中午了。老贺让儿子和媳妇带上小宝的姥姥、姥爷、大姨、二姨去外面吃饭,他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孙子。
儿子和媳妇他们都走了。
病房里只剩下老贺和孙子。孙子忽然睁开眼,悄悄对老贺说:“爷爷,其实我的头不疼……”
老贺一时没明白过来,说:“你的头不疼了?好了?”
孙子狡黠地挤了两下眼睛,说:“爷爷,今天星期六,我不想去弹琴,不想去跳舞,不想去唱歌,故意装病的。”
“你吓死爷爷了。”老贺松了一口气。他这才感到口渴舌燥,刚要起身去倒水喝,踉跄了一下,摇摇晃晃倒在地上。
“爷爷,爷爷,爷爷你怎么啦?”孙子吓得哇哇大哭。
老贺被送进了抢救室。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贺心中只有子孙。打算看病,计算着儿子哪天有时间;当儿子问起自己的病情时,故意轻描淡写;得知孙子生病,跑前跑后。
B.本文善以细节传神,塑造人物。“儿子犹豫了一下,接住了。”“犹豫”生动地表现出儿子对父亲所给的“零碎票子”的嫌弃。
C.“孙子说:‘爷爷,今天星期六,我不想去弹琴,不想去跳舞,不想去唱歌,故意装病的。’”作者借孙子之口道出装病的真正原因。
D.出色的小说能够以小见大,立意高远。本文通过叙述“孙子装病”这件小事,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深思。
(2)本文故事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孙子装病的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其中两处伏笔并简析。
(3)小说题目“看病”中的“病”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1难度:0.4
-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不管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①组卷:7引用:1难度:0.7
五、写作(4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材料二:
终其一生,袁隆平以稻报国。他想过参军报国、体育报国,但最终选择了以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报国。“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令他痛心不已。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材料三:
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经多方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以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组卷:6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