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7-2018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是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
    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组卷:4引用:10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石梯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梯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上一一登台亮相。老幼妇孺,抬头不见低头见,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族。
          石梯是孩子们的乐园。童年的我们,没有见过更多的玩具,也买不起玩具,有时玩“讨小狗”,有时玩“抓石子”,有时玩“弹蚕豆”,有时玩“拍菱角”,有时玩“小猫钓鱼”……一切自娱自乐的玩耍乐趣无穷。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那几块光滑的石板上雕刻出的棋盘,有争先恐后下豆腐棋、牛角棋的,有打扑克、玩游戏的,从早到晚,石梯上都或多或少坐着几个贪玩的孩子、歇气儿的老人。因此,孩子、老人从不寂寞,石梯也不缺少伙伴。那架石梯就在我家大门外,吃午饭、晚饭时,我常舀一碗饭,盛上菜,跑到大门外的石梯上,坐着一边吃,一边欣赏石梯上那些特有的乡村风景。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儿,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醒悟,悄悄物归原主,邻里关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大家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儿,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远远的石梯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幕暮中静静地等着你。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速推进,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那一条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摩托车、微型车、农用车可直达院内。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
          最近我回了趟老家,沿着村里到处转转,人也越来越少,那架石梯两旁似心肝肺腑的老院子有的已经拆迁,有的已是残垣断壁。剩下为数不多的几间老房子,房屋门上挂着生锈的铁锁,房顶瓦砾上丛生的杂草已经枯萎。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石梯对村庄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以石梯为线索,将石梯上发生过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石梯带给村庄的欢乐。
    C.前文详写了石梯曾经热闹非凡,与下文石梯上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D.作者对村庄很多人家都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的描写,赞美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2)结合文章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析作答。
    组卷:0引用:1难度:0.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2007年5月,无锡太湖地区温度骤升,蓝藻疯长。“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在蓝藻暴发事件的背后,是河道久无清淤、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归根到底是权责不清晰、考核不具体、奖惩不明确。
          2008年,江苏省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河长制,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有利于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任务。
          自无锡河长制取得成功后,河长制开始走向全国。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明确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时间节点。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明确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其他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摘自叶乐峰《河长制: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材料二:
          最近几十年,中国河湖水体的状况已经恶化到威胁人们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程度。《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据分布在全国的96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水质监测结果,中国河湖的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6.7%和8.8%;62个重点湖泊(水库)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分别占22.58%和8.1%,以致“牛奶河”“酱油河”“油画河”成了众多河湖的代名词。中国“存量”河湖的现状,不仅不能满足代际公平的起码要求,也直接威胁当下人们的生存。河长制的实行,实际上是把河湖管理保护绑定在政府主要官员的政绩之上,以行政的力量着力推进河湖管理保护,把河湖管理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调和、平衡的责任,加在以往大体上只负责经济发展而较少考虑河湖管理保护的政府官员身上。
    (摘编自何人可《以河长制提升河湖保护水平》)       材料三:
          有了河长制,不是说现有的职责部门就轻松了,就可把全部的监管责任都推给河长了。相反,水利、环保等部门仍需依法履职,严格执法,向河长负责,接受河长协调,受河长监督。因为河长基本上都是本区域的行政负责人,因此这个体制与《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是一致的。为了让河长制更好地在法律方面发挥作用,可以考虑把现行的监管体制和河长制有机地衔接起来。
    (摘编自常纪《河长制,突破现有体制局限》)       材料四:
          落实河长制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河湖保护监测评价体系,摸清自身家底,厘清各自责任。可探索实施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管模式,核心是以行政区为单元,建立边界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体系,通过连续动态监测获取各地污染物入河总量数据;建立各地的“污水表”,客观反映各级地方政府的治污减排管理责任。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念紧箍咒、一味加压力可能适得其反;还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势利导,建立健全配套保障体系,给真抓实干的河长减负卸压,形成良性循环。可探索实施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按“污染者补偿受害者”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幅提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平,让抓保护的后发地区获得同等发展权。
          作为治水护水的重要制度创新,又涉及我国复杂的水问题,河长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从长远来看,还需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利用多种市场化手段,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碳交易、水权、节能量等产权交易机制,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共同繁荣。
    (摘编自王贤《河长要有“紧箍咒”也需“减压阀”》)(1)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7年5月无锡太湖蓝藻暴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河道久无清淤、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B.自无锡河长制取得成功后,河长制开始走向全国,我国将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C.河长制的实行,实际上是把实现河湖管理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调和、平衡的责任加在政府主要官员的身上。
    D.最近几十年,中国河湖水体的状况堪忧,既无法实现代际公平的起码要求,也直接威胁当下人们的生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2008年,江苏省决定15条主要人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成为我国最早推行河长制的省份。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5年中国河湖Ⅳ类-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占35%以上,表明我国河湖水体的状况已经恶化。
    C.河长制实施后,河长承担全部的监管责任,水利、环保等职责部门向河长负责,接受河长协调,受河长监督。
    D.分行政区人河污染物总量监管模式使得各级地方政府的权责利关系更清晰,有利于河长制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大力推行。
    E.河长制是我国治水护水的重要制度创新,需要长期的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人水和谐、共同繁荣。
    (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概括河长制的推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组卷:0引用:1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学知名,为太常刘芳所赏,释褐奉朝请,转司徒祭酒、从事中郎。顷之,拜骁骑将军、中书侍郎、太常少卿。出为前将军、荆州刺史。时四方多事,所在连兵。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神俊循抚兵民,戮力固守。遣都督崔暹、别将王罴、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时寇贼之后,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征拜大司农卿。肃宗末,除镇军将军、行相州事。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庄帝纂统,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追论固守荆州之功,封千乘县开国侯,邑一千户,转中书监、吏部尚书。
          神俊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奉正守公,无多声誉。有钜鹿人李炎上书以此事言神俊之失。天柱将军尔朱荣曾补人为曲阳县令,神俊以阶悬不用。荣闲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出帝初,始来归阙,拜散骑常侍。孝静初,行并州,寻除骠骑大将军。入为侍中。兴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赠都督雍秦泾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雍州刺史。
          神俊风韵秀举,博学多闻,朝廷旧章及人伦氏族,多所谙记。笃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汲引后生,为其光价,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检度,至于少年之徒,皆与裹狎,不能方重,识者以此为讥。
    (选自《魏书•李神俊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B.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C.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D.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名,亦称乳名,人小儿时期所用的名字,在社交中称人小名是一种尊重。
    B.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而在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C.县令,又称县尊、百里侯,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的最高官员;明、清时称知县。
    D.人伦,古时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神俊忠于职守。他在荆州城受到重大损害之时,仍能巡察安抚士兵和百姓,同力固守,事后还下令安葬尸骸。
    B.李神俊敢于拒绝权贵。天柱将军尔朱荣曾选补一个人任曲阳县令,但他以官阶不够不予任用,拒绝了尔朱荣。
    C.李神俊博学多识。他以才学知名,能够熟记朝廷中现有的典章以及人伦氏族,因而年轻学子都尊崇并前来依附他。
    D.李神俊性情旷达坦率。他不注重检点节制,常与一些少年亲昵戏耍,不能端方持重,有识之士拿这些来讥讽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为前将军、荆州刺史。时四方多事,所在连兵。
    ②笃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各种办法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样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叛逆情绪。只要家长、学校能够合理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会正确地对待手机的使用,只要学生能控制好手机的使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突飞猛进。
    ①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不一定激发学生的叛逆情绪。
     

     
    组卷:1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其意为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以清扫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么能只做打扫一庭一室的事呢!
          ②一宣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其意为一庭一室都打扫不好,怎么去治理天下呢?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上述两句名言为主题召开讨论会,请你恰当引用材料中的两句名言,写篇发言稿,陈述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6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