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8/20 2: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从2021年5月3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为了解各年龄段人群对“三孩政策”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组卷:174引用:19难度:0.9 -
2.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组卷:220引用:20难度:0.8 -
3.小明想验证“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16难度:0.9 -
4.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组卷:565引用:53难度:0.9 -
5.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肾”之称的分别是( )
组卷:86引用:8难度:0.6 -
6.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应看到的图像是( )
组卷:549引用:105难度:0.9 -
7.细胞的组成主要有两大类物质,我们通常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例证,如把一粒花生种子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8.每年5~7月份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把洗净的杨梅放入高度白酒中,一段时间后白酒变红了,原因是白酒中的酒精破坏了杨梅细胞的( )
组卷:172引用:2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内填写相应的标号,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
2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依赖绿色植物。如图中A、B分别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及相关知识回答:
(1)绿色植物在夜晚也能向空气中排出“碳”,是因为其通过图中所示过程B
(2)大力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A
(3)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4)要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除大力植树造林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外,更要重视“减排”。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做法例如组卷:42引用:2难度:0.5 -
25.探究“不同浓度的工厂废水污染液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如下:
采集工厂污染液500mL,用清水将其逐级稀释50、60、70倍获得3种不同浓度的工厂污染液。编号 浸润液体 种子数量 种子发芽数 ① 清水 50 47 ② 稀释50倍的工厂污染液 50 5 ③ 稀释60倍的工厂污染液 50 13 ④ 稀释70倍的工厂污染液 50 20
(2)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工厂废水污染液对种子的萌发有
(3)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
(4)为了减少工厂污染液对植被的影响,请提出一条建议组卷:6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