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1 3:0:1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凝神息,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①          (xián)熟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虽然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但是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严的“重岩叠嶂”,有情趣盎然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焦躁,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②               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1)文中加点字“屏”的读音正确的是
     

    A.píng
    B.bíng
    C.bǐng
    D.pǐng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闲
    B.嫌
    C.贤
    D.娴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眼花缭乱
    B.异彩纷呈
    C.独一无二
    D.五彩斑斓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但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而且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B.如果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理由。
    C.即使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D.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组卷:34引用:7难度:0.5
  •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①
     
    ,②
     
    ”(王绩《野望》)是王绩眼中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③
     
    ,④
     
    ”(崔颢《黄鹤楼》)是崔颢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大漠孤烟直,⑤
     
    ”(王维《使至塞上》)是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的大漠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承天寺的月色,苏轼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⑥
     
    ”(苏轼《承天寺夜游》)的感慨,表达自得其乐的达观自适;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⑦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不可阻挡的衰老,曹操借一句“⑧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表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组卷:3引用:3难度:0.8
  • 3.名著阅读。
          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据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两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匐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作文(共5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到“财富”二字,一般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值钱的房子、豪华的车子、银行的票子、父母的位子等等。其实,财富的内涵很丰富:师友的鼓励,亲人的关爱是财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也是财富;就连那遭遇的挫折,经历的失败,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财富……
    请以“最宝贵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组卷:12引用:7难度:0.5
  • 10.作文。
          请你以“梦想因           而美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和大家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波折、收获和感悟。
          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和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