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六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3 14:0:8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永葆清澈之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让我们感受忧国思乡之情。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你是人间四月天》道尽四月春光鲜(yán)、(pīng)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沁园春•雪》气冲斗牛,充满了万丈豪情。
          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诗歌里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蓄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汇聚着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同学们,让我们遨游在诗海中,汲取文化养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慰
     
    (A.jiè B.jí)
    ②鲜
     
    (yán)
     
    (pīng)婷
    (2)文中加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直抵
    B.永葆
    C.气冲斗牛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同学们以“自强不息”为主题搜集古诗文名句和相关的人物故事。
    人物 古诗文名句 故事

          
    范仲淹

    (1)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立志要做良相,济世为民。他读书异常刻苦,每日边读书边煮粥,待第二天粥凉透了,用小刀在粥上面划个十字,朝吃两块,晚吃两块。
    欧阳修 “醉能同其乐,(2)
     
    ,太守也。”
    (《醉翁亭记》)
    (7)
     

    李白
    (3)“
     
     
    。”
    (《行路难》)
    李白有幸奉诏入京,但皇帝却不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但还是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展望。

    刘禹锡
    (4)“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虽长期过着贬谪生活,但他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相当达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唐。

          
    韩愈

    (5)“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结果龙颜大怒,把他贬到很远的潮州。虽遭不明之冤,但对皇帝仍忠心耿耿,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

    苏轼
    (6)“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中秋夜苏轼赏月饮酒时,想起弟弟,希望弟弟在贬官中要豁达,把人间悲欢与月的圆缺一样来看待。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二、阅读(40分)

  • 3.读艾青的诗选,我们能获得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坚韧意志。有同学选了下面两首诗(节选),忘记注明作者,请你帮他判断,哪一首是艾青的作品?结合你阅读《艾青诗选》的经验,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ㅤㅤA.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ㅤㅤ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ㅤㅤ绿的草原
    ㅤㅤ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ㅤㅤ——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ㅤㅤ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ㅤㅤ田野是多么新鲜!
    ㅤㅤ看,
    ㅤㅤ微黄的灯光,
    ㅤㅤ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ㅤㅤ看!
    ㅤㅤB.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ㅤㅤ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ㅤㅤ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ㅤㅤ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ㅤㅤ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ㅤㅤ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ㅤㅤ在黄昏,夜畔,蹑着脚走,
    ㅤㅤ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ㅤㅤ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ㅤㅤ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ㅤㅤ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ㅤㅤ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提示:可以从艾青诗歌的特征(如主题、意象或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

    组卷:26引用:3难度:0.5

二、阅读(40分)

  • 8.班里将以《活水源记》为蓝本,拍摄诗意山水短片。在正式拍摄前,编辑组、旁白组、编导组展开以下准备活动。
    活水源记
    刘基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大如钱,有小鱝鱼,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鹦鹆,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成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早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也。
    (节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注释】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潴(zhū):水汇积。③脊令:即鹤鸽鸟。④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1)编辑组正在疏通文意,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①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词义
    之曰:“活水源” 课内知识迁移:“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
     
    又爱其出之不 查阅字典:①穷尽;②极;③贫困 (B)
     
    岁早时,水所出 语境猜测法 (C)
     
    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读不明,请用“/”断句。(限断两处)
    其 初为 渠 时 深 不 逾 尺 而 澄 澈 可 鉴。
    (2)旁白组发现选文在写水清时别具匠心,请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A.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3)编导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山水明心境。《醉翁亭记》与选文都写到了“泉”,试分析“泉”在两文中的不同作用。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关,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渐闲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4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ㅤㅤ小诗《一朵野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ㅤㅤ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