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刷屏致命
    倚蓝桥
          ①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睛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②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有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听到。
          ③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没留意,或听到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到声音并产生感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
          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聪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⑤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遭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
          ⑥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1)下列不是本文论述观点的一项是
     

    A.刷屏会使人短暂失聪,不值得提倡
    B.刷屏有安全危险,不值得提倡
    C.刷屏不利于社交,不值得提倡
    D.刷屏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发生斗殴,不值得提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B.第②段列的数据80%说明受试者中不是全部听不到,与第①段加点的“可能”相照应。
    C.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加点的词“一直”可以删掉,句子的意思不变。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可能会听不到任何声音。
    B.沉迷于低头刷屏会导致我们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
    C.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
    D.本文主要说明了刷屏会导致“短暂性失聪”,甚至带来生命危险的原因,意在告诉人们不要刷屏。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的。目的是什么呢?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材料二: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材料三:
          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1)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的“最”“在”“并”分别为副词、介词、连词。
    B.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排比句,强烈表达出人们沉迷游戏而无法自拔的无耐。
    C.材料一的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为创造出来的东西多。
    D.材料三举英国首相丘吉尔专注于绘画事例,说明专注做事才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3)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心菜
    侯发山
          鸡叫头遍的时候,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里忙活开了。等到扳倒一畦畦白菜,老王的头上已经冒起热气。他甩掉棉衣,坐在田埂上歇息。老伴嗔道:“现在还是三九天,能的你?”
    “一干活就热乎了。”老王站了起来。
          老伴没有动,用袖子擦拭一下鼻尖的汗珠:“不能不去?”
          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废话,泼出去的水还能收回来?”
    “大年三十,人家都往家跑,你呢,就会唱反调。”老伴一边埋怨一边和老王往袋子里装白菜。
    “不中!”老王忽然叫道。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棵白菜怔在那儿。
          老王瞅着老伴手里的白菜,说:“这棵留下,咱过年吃。”
          老伴这才注意到手里那裸菜,样子有点萎缩,叶子泛黄,便放到了一边。再装菜时,就专拣那些个头大、菜叶新鲜水灵的。
          天刚放亮,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露出满意的笑容。老伴迟疑了一下,说:“弄点饭,吃了再走?”
    “来不及,路上凑合吧。”老王说罢,扭开车门跳上驾驶室。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县城百家乐超市的杨经理打来的,让他送一车白菜。
    “杨总,不好意思,今个儿不能给你超市送了。价钱好商量?再涨价也不行,真不是钱的事儿……不说了,古得拜!”老王挂断电话,发动车子迎着曙光出发了。
          到了第三天,杨经理从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湖北武汉送白菜了!“怪不得不给我送,原来是去发‘国难财’了。听说武汉的蔬菜贵得离谱,白菜十几块一斤呢。
          老王这一车菜,差不多有两万斤,他这一趟可没少赚。”杨经理气得想打电话奚落老王几句,可觉得不能得罪老王,毕竟以后还合作呢。一念至此,他便开车去找老王,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备点货。
          一到村口,杨经理就被拦下了。杨经理忙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咋说也不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老大爷高声说:“老王昨晚才从武汉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我隔离呢。”
          杨经理听闻,撇了撇嘴,心说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哩。
          老大爷似乎知道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们村的骄傲,他不要一分钱,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白菜。”
          “啊?”杨经理吃了一惊,内心一震
          老王的大棚在村外的河湾里,距离大棚还有十多米,杨经理把车停了下来。这时,大棚里的老王戴着口罩从铁房子里出来了,大声说道:“杨总,啥事?”
    “大棚里还有其他蔬菜吗?能不能再配一车?”
    “黄瓜、番茄、柿椒,这些都有,差不多能装一车。价格跟其他大棚一样。要不然人家会骂我老王八。”
    “可以,要好的,这次可不是超市上架,我是打算捐给武汉。”
    “好啊,你咋送?”
    “发物流。”
    “别搞那个,还是我送吧,路线我熟。”
    “好,运费咋算?”
    “说啥运费呢,给我加箱油就中。杨总,武汉老乡要问起,咋说呢?得有个由头吧?”杨经理往前走了两步,带着敬意说:“咱送的菜就叫‘爱心菜’!”
          老王笑了,指了指他的货车。杨经理转过脸去,这才看到车厢上悬挂着的横幅——“河南爱心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的“河南爱心菜”与标题相呼应,作用是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深化了文章主题。
    B.小说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所以全文只有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C.文中“老王瞪了老伴一眼”的“瞪”是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这个词生动地写出了老王对老伴说话时责怪的神情,表现了老王送菜到武汉的坚定决心。
    D.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方言特色,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如“能的你”“不中”“咋送”等。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中画横线段落“‘啊?’杨经理吃了一惊,内心一震”的作用。
    (3)小说中的老王和教材中杨绛笔下的老王都是普通人,但他们都努力发出微光,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结合两篇作品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位老王具有哪些共同的美好品质。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4.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组卷:318引用:10难度:0.8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2.综合性学习。
          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贫困户老张望着自己的果园又喜又愁:喜的是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指导下,首次种植20亩猕猴桃长势良好,今年脱贫致富有望;愁的是,猕猴桃采摘在即,销售成了老张火烧眉毛的难题。老张的联系电话:18877631233。
          猕猴桃相关资料: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数第一,营养价值很高,酸甜味很可口,采摘后在常温下保质一周,0℃条件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一个月。
    (1)请你为老张家的优质猕猴桃拟一条广告语。(30字以内)
    (2)如何把优质的猕猴桃销售出去?请你给老张提出两条销售的渠道。
    (3)请你代为撰写猕猴桃包装盒上最需要说明的三项内容。(40字以内)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50分)

  • 13.在成长中我们遇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然而面对青春,我们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请以“我的        之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主题要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少于6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