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7 9:0:1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yíng)① 屏上的一大亮点。《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yì)② 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 ),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 )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 )。
(1)根据拼音填入①②处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萤 绎 B.荧 绎 C.萤 译 D.银 译 A.mài níng B.mài nín C.mò níng D.mò nín A.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滋养 B.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积淀 涵养 C.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 滋养 D.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涵养
A.这些节目推动更多作品打动人心的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
B.这些节目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
C.这些节目更多推动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
D.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作品更多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
(5)下列句子摘自某同学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演讲中的一段,正确的语序是
①中国人从典籍汲取的智慧和力量,使新冠疫情肆虐的武汉,渡过了难关。
②疫情期间,仍把物资资助给各国,把疫苗用到国外。
③经典永流传,流进每个人的心里和骨髓里,凝聚成传承文化经典的典籍之力、民族之力和中国之力。
④这一义举,彰显了我们大国宽广的情怀和高远的格局。
⑤这一美谈,真正诠释了儒家经典的至善至美。
A.①⑤②④③
B.③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
D.③①⑤②④
(6)下列句子是同学在传统文化交流会上的发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小王在交流会上说:“此次会议,我主要是想来学习更多知识,就不发表高论了。”
B.同桌夺得弘扬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的冠军,小捷对他说:“你的出色表现,真是令人拜服啊!”
C.颁奖典礼上,小智感谢班主任时说:“承蒙鄙人教导,才有了我如今的成绩。”
D.小张在日记中写道:“李校长在离开会场前,仍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尽了绵薄之力,我深受感动。”组卷:14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③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诗人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水蘋: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蘋、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南湖早春的神韵。
D.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2)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组卷:18引用:2难度:0.4 -
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庐山草堂记 ①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②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③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既
②俄而
③再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②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3)先找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并结合《陋室铭》,体会居室主人身处其间的愉悦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不同的精神追求?组卷:9引用:1难度:0.5
四、名著阅读(10分)
-
9.【方法分享】
阅读不同题材的名著,需要不同的方法策略。《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选择其中一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五、写作(50分)
-
10.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处理手机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校文学社将推出“中学生与智能手机”专题系列文章。该专题设置三个子栏目,现面向全校学生征稿。
征稿内容:
栏目一话题:“我与手机的那些事儿”。讲述自己使用手机的一些经历与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启示。
栏目二话题:“智能手机是中学生的必需品吗?”紧扣该话题展开论述,发表你的看法。
栏目三话题:“手机的心声”。展开想象,以手机的口吻叙述它和中学生主人之间的故事。
征稿要求:每人限选其中一个栏目话题进行投稿,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7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