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墨子》2017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
    孔德立
        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面对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不难发现,墨子对“天”与“善”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天民”一词出现两次,《孟子》书中出现了三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云涌的墨家“革命”之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影响。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B.面对墨家强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墨家争鸣以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兼爱”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仁爱”说相比,虽然都有“爱”,但是两种学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攻击墨家的理论缺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而是从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D.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也使墨家沦为“无父”之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因为孟子性善论中的至善源头应该是墨家的思想。
    C.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非乐”,孟子却倡导“与民同乐”,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组卷:3引用:1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棋 鬼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 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不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唯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嘱付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已僵卧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选自《聊斋志异•卷四•棋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
    B.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
    C.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
    D.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日即九月初九,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B.碑记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C.异史氏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这是指吴敬梓发表自己的意见。
    D.九泉代指人死后的葬处。九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古代人认为,人死后要到很深的地下的“阴曹地府”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以致被阎王减了寿命,罚进饿死狱。
    B.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C.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D.本文借棋鬼之“痴”来写“癖之误人”,人物刻画亦算精工,正可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②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

    组卷:13引用:2难度:0.9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注]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词人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
     
     
    ,则国家之治薄。(《墨子•尚贤上》)
    (2)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
     
     
    ,不义不近。”(《墨子•尚贤上》)
    (3)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夫尚贤者,
     
    。(《墨子•尚贤上》)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下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2)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哪几点启发?

    组卷:25引用:5难度:0.7

六、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9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