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远恒佳高级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5/6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型,从原先治理、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互生的友好关系。这一变化正应和了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重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挖掘出生命生存的理论资源,并大胆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来改造实践论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虽然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却绝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包含着更为广阔的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而不可能孕育出审美活动。审美只能发生于人与外物相交相洽相生相融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关系本身既吻合了后现代的生态整体观,又归属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因此,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们都要求人类以审美的态度平等、友好地看待自然,都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
          中国生态美学据此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根据就是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正是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的哲学与理论依据。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是对原有人文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清洗了传统人文主义所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独尊的观念,以崭新的态度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而通向存在论审美观。在生态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和自然万物都自有其价值,人只是自然整体中与其他存在物平等的存在,他参与到整个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共存互生,相亲相融。这是一种应然的生态关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态度,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摘编自曾繁仁、马大康等人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而中国生态美学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所以是“无人美学”。
          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生态美学对于人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思想原则上,即批判并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人文主义。简言之,生态美学着力彰显人的生态维度,其核心要义是用生态观来重塑现代人文观和审美观。
          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明确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即是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当时所谓的“人”的哲学,其实正是“源自康德以来的人的哲学”,即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与之对应的世界则是有待人类去认识,乃至去征服的“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关系和征服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人”可以概括为:作为主体、处于世界对立面的认识者和征服者。
    《美学四讲》特意以注释的方式,引用了实践论美学代表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的如下一段论述,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在这样的论断之中,人竟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而所谓的“美的本质”的根据,必然就是“自然的人化”,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生态美学认为,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
          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尊重生态系统整体价值、重视人的生态存在本性、强调人对各种生态系统之责任的生态人文主义。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性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着重揭露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
          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生态美学对于生态人文主义进行了突出的强调,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
    (摘编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得益于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当代人产生对自然生态的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中国生态美学重视的人,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是对生态系统负有责任、具有生态自我的存在。
    D.中国生态美学将人视作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可有效避免人类审美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过程启示我们,在挖掘唯物实践观蕴含的丰富意蕴时要避免简单化处理。
    B.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来看,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外物相生相融相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
    C.实践论美学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一句话体现出的思想,与文中中国生态美学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神圣和敬畏并非重返迷信,而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有限性的自觉,对自身审美有限性的自觉。
    B.正是审美赋予人类以深切的同情心,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
    C.进入工业时代,文学在审美表现中不再完全是对田园牧歌的美好想象,而开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
    D.如果意识不到审美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应该首先从欣赏美开始。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反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5)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

    组卷:13引用:4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包氏父子
    张天翼
          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
          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
          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
          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
    “唔,”老包摸摸下巴上几根两分长的灰白胡子。
    “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不兴过年嘛,这是新派,这是……”
    “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洋学堂里出来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
          许多眼睛就盯到了那张方桌子上面:包国维是在这张桌上用功的。一排五颜六色的书。一些洋纸簿子。墨盒。洋笔。一张包国维的照片:光亮亮的头发,溜着一双眼--爱笑不笑的。要不告诉你这是老包的儿子,你准得当他是谁家的大少爷哩。
          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他可偏偏有福气--那么个好儿子。
          可是老包自己也就比别人强:他在这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他们一年到头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在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这些做客的姑太太,舅老爷,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赏就是三块五块。
    “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
          老包笑了笑。可是马上又拼命忍住肚子里的快活,摇摇脑袋,轻轻地嘘了口气。
    “哪里谈得到这个。我只要包国维争口气,像个人儿。”
          这天下午,寄到了包国维的成绩报告书。
          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对信封瞧了老半天。两片薄薄的紫黑嘴唇在一开一合的,他从上面的地名读起,一直读到“省立××中学高中部缄”。他仿佛还嫌信封上的字太少太不够念似的,抬起脸来对天花板愣了会儿,才抽出信封里的东西。
          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老包走到窗子眼前,取下了眼镜瞧瞧天,才又架上去念成绩单。手微微颤着,手里那几张纸就像被风吹着的水面似的。
          成绩单上有五个“丁”。只一个“乙”一那是什么“体育”。
          一张信纸上油印着密密的字:告诉他包国维本学期得留级。
          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
    “这是什么?”胡大一走进来就把脑袋凑到纸边。
    “学堂里的。……不要吵,不要吵。还有一张,缴费单。”
          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
    “学费:四元。讲义费:十六元。……损失准备金:……图书馆费:……医……医……”
          他用指甲一行行划着又念第二遍。他在嗓子里咕噜着,跟痰响混在了一块。读完一行,就瞧一瞧天。
    “制服费!……制服费:二--二--二十元。……通学生除--除--除宿费膳费外,皆须……”
          瞧瞧天。瞧瞧胡大。他不服气似地又把这些句子念一遍,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还是这些-一个个仿佛刻在石头上似的,陷到了纸里面。他对着胡大的脸子发愣:全身不知道是一阵热,还是一阵冷,总而言之是似乎跳进了一桶水里。
          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
          房里两个人吓了一大跳。一回头--一个小伙子跨到了房里。他的脸子我们认识的:就是桌上那张照片里的脸子,不过头发没那么光。
          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么?”
          那个没言语,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
          胡大悄悄地走了出去。
          老包瞧着他儿子的背:
    “怎么又要留级?”老包轻轻地问。
    “表少爷也留级哩。”
          接着倒在桌边那张藤椅上,把膝头顶着桌沿,小腿一荡一荡的。他用右手抹了一下头发,就随便抽下一本花花绿绿的书来。
          老头有许多话要跟包国维说,可是那人眼睛盯到了书上:别打断他的用功。
    (节选自一九三四年四月一日《文学》,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三十年代一个“望子成龙”的灰色悲剧,虽然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表现的主旨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B.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寓意深刻,它不仅反映出包国维日常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对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
    C.“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内心的忧虑和惶恐。
    D.一张缴费单,显示出老包已经和将要继续付出多少辛劳;一张成绩单,却暗示着这一切都将是白费的。作为牺牲品的老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笔法细腻传神,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幅中国旧时代的病态人物图,使人发笑,引人深思。
    B.小说在结构上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选取几个熟悉的日常场景,以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C.作者巧妙地使用反语这一手法,如“大少爷”“好儿子”等,不仅具浓郁的幽默意味,还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作者善于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
    (3)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组卷:24引用:9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先民①       的植物,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葛就是其中之一。
          周人重视葛布的生产,《周礼》中就有专门负责葛的官职“掌葛”。不过,秦汉之后,葛的生产便逐渐②       。(  )?简单来说,葛布没有丝织品轻,没有棉布柔软贴身,没有麻布洁白,而且制作成本又远高于其他织物,其不流行并不奇怪。
          除了用葛纺布,(  )。从《周书》的记载便可发现,那时的人们便以葛的嫩叶制作葛羹。③       ,葛花菜与葛根粉仍为人们熟知。
          此外,葛根晒干之后,也是家居常用感冒药葛根汤的原料。虽然葛根汤漆黑的汁液看起来难以下咽,却因其能强身健体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加了砂糖熬煮的葛根汤,略微黏稠又带点甘甜,对于孩童来说,即使没有生病,(  )。
    (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下面要求,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在①③处各填写一个成语。
    ②在②处从“衰落”与“败落”中选一词填写。
    (3)请以转折复句的形式,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启超曾告诉儿子“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而钢琴大师郎朗的父亲郎国任认为要“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其实,每个人的成人成才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人成才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高考志愿填报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长远职业规划;如看见他人穿一件很有特色的衣服,自己也去买一件类似的衣服,结果发现不过如此甚至大失所望……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