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读者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⑤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在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灾难往往可以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⑥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灾难文艺要有突出的现场感,就应全面呈现出灾难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人物与事件。
C.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担承使命,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优秀灾难文艺的特点,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以此次新冠病毒灾难为契机,提出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第⑤段主要从反面论述,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第⑥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却并不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
B.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进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的含义不断丰富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D.灾难文艺作品应在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组卷:4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 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
材料二:
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更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结合有关游学的规定,为广大学生读者和令小学校提供参观航天博物馆、纪念馆的服务,既扩大了宣传面,也取得了实效;举办航天技术专题讲座,让院士、专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节选自《明确定位内容为王科普期N转型发展需葙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2日)材料三:
3月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在本次培训班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果壳自2014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果壳大百科》。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杲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科学传播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从去年 3月份开始,我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节选自《如何打造科普爆款短视频,有必要把这个秘密抖出来了》,搜狐网2019年4月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界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普知识。
B.没有“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推波助澜”,科普界的一堆逸趣横生的优秀作品难以引起传播热潮。
C.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果壳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这就是利用媒介平台宣传推广科学知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活动推选出一批激情创作、醉心科普的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
B.传统媒体必须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才能改变读者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C.一些科普期刊因为充分利用不同手段,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D.《果壳大百科》是一档内容新颖有趣,形式丰富多彩,好看又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用户黏性”的含义,并概括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组卷:12引用:1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匪师
相裕亭
土匪,贼寇也。何师之有?不然,行有行规,匪有匪道。土匪,自有其为匪的学问。但是,土匪好做,匪师难求。穷极了眼的爷儿们,抄起家伙,打家劫舍,一夜之间,便可称匪。可匪师何来?除非你本身就是土匪,传授其为匪之道。可,那又称不上匪师,顶上天,算个匪首、草头王而已。真正的匪师,要有文化、有涵养,要注重为人师表,还要甘愿在土匪窝里教匪。这样的人选,哪里找?
民国十几年,盐河入海口处,盘踞在太阳山上的匪首钱三爷,偏偏就弄来那样一位温文尔雅的匪师。
此人姓赵,名广德,白净净、矮胖胖的一个小老头,挂一副绣琅镜,留几根稀如冬草似的山羊胡子。他原为盐区一家私塾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一日傍黑,赵广德连同他教的几个学生娃,一同被匪徒们押上太阳山。打开眼罩以后,赵广德首先看到了一双鹰一样阴郁的眼睛,正直盯盯地盯住他。当下,赵广德就猜到他被土匪绑架了,并意识到眼前这位鹰一样眼神的大胡子匪首,就是那个恶贯满盈的钱三爷。
“干什么的?”钱三爷冷冷地问。
“教书的。”
钱三爷眉头一皱,半天无话。想毕,他已经意识到,盐区连年战乱,民贫如洗!有数的几家大户,如同秃子头上蓖虱子,全被他手下的弟兄们一而再、再而三袭击过了。否则,今儿怎么会弄个教书的先生来呢。
可就在这时,旁边一间耳房里,忽而传来一阵娃娃的哭泣声!钱三爷拧眉一声高吼:“什么人!?”
旁边一个小匪徒,立马上前一步,禀报道:“回三爷,是赵先生的学生。”
这时,赵广德才知道,土匪们绑架他的同时,连他教的几个学生娃也一起带上山了。
赵广德想,这下完了,他无法向那几个学生家长交待了。
可钱三爷听到娃声后,如获至宝。他当即让人放出那几个学生娃,并立马变了个人似的,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蹲到那几个孩子跟前,指着满脸儒雅之气的赵广德,问孩子们:
“他可是你们的先生?”
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一齐抹着泪眼,说:“是!”
钱三爷默默地点点头,起身走到赵广德身边,轻拍赵广德肩膀一下,说:“你可以回去了!”但,钱三爷随之伸出右手,张开五指,在赵广德眼前左右晃了晃,恶狠狠地说:“你回去报信吧,每家拿五十块现大洋来赎孩子。否则,就别怪我钱三爷不讲情面了!”说完,钱三爷转身欲走,赵广德却大声哀求道:“三爷留步,我有话要说。”
钱三爷驻足停步,背后扔过一个字:“讲!”
赵广德说:“三爷,你把孩子放了。”
钱三爷转过脸来,问:“为什么?”
赵广德说:“我教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言外之意,他们中谁家也拿不出五十块现大洋。钱三爷抬手一记耳光,“叭”的一声,打在赵广德的脸上,骂道:“奶奶的,你懂不懂山寨的规矩?”
赵广德眼含热泪,说:“三爷,实不相瞒,我不是什么正规的教书先生。”也就是说,他赵广德没有中过什么举人、秀才,他仅仅是乡间一个没有功名的教书匠。
赵广德还告诉钱三爷,说盐区真正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全都送到城里大学堂里读书去了。他所教的那几个学生娃,个个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钱三爷冷冷地盯住赵广德,原本是铜铃一般的一对大眼睛,瞬间眯成了一道韭菜叶宽的缝儿,他威逼赵广德,道:“这么说,今天弟兄请你上山来,是白忙乎一趟了喽?”
赵广德说:“不,我身为一介书生,虽然不懂你们山寨的规矩,但我不想坏了你们的规矩。这样吧,你们把孩子们放了,我留下。”
钱三爷冷笑一声,说:“你说得轻巧。留下你,顶个屁用,你有现大洋?”
赵广德脖子一挺,说:“有!”
赵广德告诉钱三爷,他平时教学生时攒下的洋钱,一分都没舍得动,他想写封家书,让孩子们带回去,叫他儿子把钱送来。
钱三爷大拇指一伸,说:“有种,就按你说得办!”随后,钱三爷吩咐左右:“纸墨伺候!”赵广德挥笔写下了一封声声泪、字字血的家书,让他的儿子:见信后,务必把家中现存的洋钱,统统送上太阳山。
可数日过后,仍不见赵广德的儿子送钱来。
钱三爷料定其中有诈,拿刀抵住赵广德的脖子,质问道:“你儿子送来的钱呢?”
赵广德额下触刀,一时间,如同一只被勒紧长脖的鸭子,两臂垂落,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吱唔道:“三爷,我儿不孝。那王八羔子,一定是见钱忘父了,求你杀了我吧,三爷!”
钱三爷说:“我杀你,不如杀条狗!”随即一脚把赵广德踢开,大声吼道:“老子要的是钱,不要你的狗命。拿钱来!”
赵广德“扑嗵”一下,给钱三爷跪下了,且声泪俱下地跟钱三爷说:“三爷不想杀我,我儿又不孝顺,恳请三爷收我入伙吧!”赵广德向钱三爷自荐说,“把我留在山上,可教弟兄们认些常见的字儿,将来他们下山打家劫舍时,没准还能用得上。”
钱三爷想想,这主意倒也不错。于是,就把赵广德留在山上,做起了土匪们的老师。赵广德教书认真,教起土匪来同样认真!他从“天、地、人、和”开始教他们认字儿,慢慢地教他们背诵《百家姓》《三字经》。等到赵广德跟土匪们讲“人之初,性本善……”的含意时,他已经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诉土匪们一些简单的为人之道了。土匪们,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听到动情处,常常是一片鸦雀无声……
忽一夜,雷电交加。天亮后,雨过天晴,山寨里匪去窟空。弟兄们听了赵广德的说教,全都趁雨夜逃跑了。
(摘自相裕亭《盐河旧事》)(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匪徒禀报钱三爷,说娃娃是“赵先生的学生”,称赵广德是“赵先生”,可见匪徒对赵广德还是尊敬的。
B.赵广德发现土匪还绑架了他教的几个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无法向学生家长交代,体现了他为人师的责任感。
C.手下的弟兄们一而再、再而三袭击有数的几家大户,说明了当时不仅普通老百姓日子难熬,土匪的日子也不好过。
D.赵广德提议留在匪山当老师,不仅教土匪认字,还情理并俱教导匪徒做人,这都体现了他的睿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匪师》既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又设置了悬念,达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
B.小说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社会环境:民国初年盐区连年战乱、民贫如洗。
C.小说人物对话符合各自身份性格。如“老子要的是钱,不是你的狗命。拿钱来!”表现出钱三爷的凶狠、暴躁、贪财。
D.“天亮后,雨过天晴,山寨里匪去窟空”,这里的“雨过天晴”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寓示了正胜于邪的美好结局。
(3)关于相裕亭的小说,有人认为他让“笔下人物成为人性集中的观照物,又没抛弃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技法的精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组卷:20引用:3难度:0.3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闷热的夏季午后,从地面上升的空气力量很大,而天上的水滴太小,被上升空气拖住,继而被推往高处。湿热空气不断上升形成了庞大而臃肿的积雨云。当云中的水滴越来越大时,①
积雨云下部温度高,中上部温度低,于是产生了强大的上升和下沉气流。积雨云内过冷水滴、冰晶、霰和冰雹等水汽凝成物,通过碰冻、碰撞、破碎和融化等许多复杂的过程,使云中起电,并使正、负电荷分离开来,在云中形成正负的荷电中心。当聚集的电量足够大时,异性荷电中心之间就会发生击穿放电,从而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和强大的响声,这就是雷电。
以上就是雷雨天气的形成过程。雷雨天气过后往往凉爽,可是②
这是因为,人体汗水的蒸发速度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高低和湿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当空气湿度维持在60%到70%时,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根据第四节文字,分析“雷雨天气过后往往凉爽”的原因。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组卷:7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重庆突发山火。截至8月26日,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被全部扑灭。重庆人民用血肉和汗水,铸成了一道道“防火长城”,牢牢守住身后的家园!
许多人评论,这次的山火营救看到了川军精神。那到底什么是川军精神?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抗战时期,那些身背大刀和背包、斗笠,穿着短裤,打着绑腿,脚踏草鞋的出川男儿,为了抵御外敌之侮,抛头颅洒热血,不计付出,用自己的肉身换来了新中国的光辉岁月。
如今重庆山火,那些平日里的毛头小伙、“泥巴佬”,不怂不怕,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川蜀男儿胸中自有英雄气!从烈火中孕育出的川军,从未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失望过!山城骑士,重庆崽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刻在骨子里的侠气,始终在等待着某一个时刻的觉醒。
以上材料中,激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