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百色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 2:0:2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享受平凡
马亚伟
①幼时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几乎每次都考第一名。一位数学老师曾说过,我是他教过的学生里面最聪明的,没有之一。那时候的数学题没有能难住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所向披靡的大英雄一样,战无不胜。
②可是事实证明,我充其量也只是个“考试型人才”。走向社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不仅不是天才,甚至比一般人还要笨一些。大概是在我20多岁的时候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个阶段我懊恼无比。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却一次次把我打入尘埃,巨大的落差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继而对世界产生了怀疑。大概到了30岁的时候,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天才只是极少数。生活中那些做出点成绩的人大多也不是天才,不过是平凡人默默奋斗多年的结果。于是,我开始安于默默无闻,并且学会了埋下头来做事,不再有任何抱怨。
③忘了是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也是一次破茧成蝶的成长。三毛说:“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到了40岁,我没有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认真想想,好像没什么像样的成绩和建树。不过,我真的学会享受平凡了。这种状态,不是因为麻木和无奈,也不是阿Q似的自我安慰,而是真正地享受其中。人生百态,平凡最真。很喜欢这种松弛而自由的状态,不会苛责自己,也不会被别人苛责,活出了云淡风轻的境界。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④享受平凡,活得轻松。从某种角度来说,平凡是人生最舒适的状态。因为平凡,所以没有聚光灯照射的压力和不安。如果你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一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身上的一点瑕疵都无法掩饰,而且还会被很夸张地放大。而如果你接受并认可了自己的平凡,就不用殚精竭虑维护“完美人设”,你可以放任自己有一些小缺点,也可以宽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平凡的人,都容易放过自己。不跟自己较劲,活得就像一片自由舒卷的云,轻松自在,无忧无虑。放松自己,享受平凡,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⑤享受平凡,活得快乐。认可了自己的平凡,便不会给自己增加太大压力。平凡的人容易满足,会把平庸琐碎的小快乐当作珍宝。比如一次小小的升职或加薪,一顿跟家人团聚的晚餐,一杯爱人递过来的热茶,都容易让我们获得巨大的满足和幸福。因为标杆不高,快乐和幸福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平凡的人之所以幸福指数高,就是因为对生活和人生的要求少。不再好高骛远,让无法触及的目标左右心情和生活;学会了脚踏实地,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平凡的人快乐多,随手可拾的幸福,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
⑥享受平凡,并不意味着放弃奋斗。我们依旧对生活抱有热情和憧憬,不过我们对幸福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透了。我们懂得了如何取舍,懂得了生命中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为了心中的目标,我们依旧在努力。
⑦能够享受平凡的人,是活得最清醒的人。真正的享受平凡,是一种看透生命本质的淡然和豁达。我们曾经渴望命运的波澜壮阔,曾经渴望人生的辉煌灿烂,经历过千回百转,才明白平凡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年第2期)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百态,平凡最真。
B.享受平凡,活得轻松。
C.享受平凡,宽容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才能获得成长,认识生命的真谛。
D.享受平凡,活得快乐。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幼时“我”的聪明、优秀,引出下文长大后认识到自己的平凡的经历,引出论题。
B.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生活中让人满足的平凡小事,论证了享受平凡可以活得快乐的观点。
C.第⑥段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享受平凡并不是提倡我们“躺平”和放弃,而是在努力之后接受结果,在奋斗之后接受平凡的观点。论证显得更加严密。
D.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了递进式结构展开论证。
(3)下列句子与本文“享受平凡”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国谚语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C.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张书荣
D.不要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菲贝利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ㅤㅤ地球的碳循环是复杂的,在时间尺度上分为短期碳循环和长期碳循环。植物、藻类等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和海洋中获取碳,一部分碳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而另一部分则作为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以这些生物体为食的动物会将碳转移。这些生物死后,一部分碳被微生物分解,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一部分被食腐动物、细菌和真菌吃掉。然后,微生物从基质中再生(如植物生长),部分残骸埋藏在地下或海洋下,经历长久的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煤炭等矿物燃料。人类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通过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更高的能量,但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材料二】
ㅤㅤ全球有近二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因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大型发电厂、炼油厂、污水处理厂、水泥厂、钢铁厂和化工厂等是二氧化碳的主要工业来源。目前,人们为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作了诸多努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和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是针对二氧化碳收集的主要技术。两者的区别在于捕获二氧化碳的最终目的地不同。CCS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合适的地点进行长期储存,而CCU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商业产品。
ㅤㅤCCU可以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料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等有价值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它能够将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在工业生产中,如食品和饮料工业能将二氧化碳用作碳酸化剂、防腐剂、包装气体等。另外,二氧化碳还可以转化成高需求的产品,如尿素、甲醇和生物燃料。与传统的石油化工原料相比,二氧化碳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是成本低且无毒,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为应对全球变暖和价格不断上涨的矿物燃料,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
ㅤㅤCCS是将捕获到的二氧化碳经压缩、运输或直接管道输送到地下、海洋或矿物碳酸盐中进行储存。地质储存是将二氧化碳注入800~1000米深度枯竭的油气储层或煤层层中。目前,人类对枯竭的石油储藏地质层的结构特征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钻井技术的发展能够将碳成功地储存在地质层中。
【材料三】
ㅤㅤ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
ㅤㅤ中国作出了“双碳”目标的重大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早已在诸多相关领域发力:我们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不会造成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国家能源供给的转型;我们也设法保护自然生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项项与环境为善的举措,都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可能享受更清洁的空气、拥有更多的自然伙伴、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正是这一切,组成了中国发展潜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动植物呼吸、生物死亡后体内的碳被分解、人类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
B.CCU可以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料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等有价值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C.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D.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词“复杂”“从”“能量储存”“食腐动物”分别为形容词、介词、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B.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定语是“经压缩、运输或直接管道输送到地下、海洋或矿物碳酸盐中”。
C.材料二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说明了发展CCU和CCS技术的意义。
D.材料三的图二告诉我们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排放净值逐步降低。
(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国为达成“双碳”目标,采取了什么措施。组卷:2引用:2难度:0.4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阿公的中药铺庄泽远 ①阿公的中药铺是从他的阿爹那里继承而来的。自我有记忆起,阿公便喜欢同我絮叨各类草药的作用以及他多年来的行医经验。他常唤我坐在高高的小凳上,陪他问诊开药。与其他重实践不重医理的郎中不同,阿公熟读医书,常常说些我听不懂的话。
②相比起痴坐,还是抓药好玩许多。我常瞎抓一把来考阿公,有一次攥了把根圆柱状、光滑无毛的玩意儿去问阿公。“这是当归,传说有位男子为治妻子的产后血症跋山涉水到峨眉山下求医问药,三年后终于得到良药,而妻子在家三年望丈夫归家,故后人将此药唤作当归。”我又抓过三七。“三七三七,要长三到七年药力才最强。”诸如此类。我印象最深的是蛇娘救公主所用的龙胆草。我听不进阿公玄妙古奥的道理,却无心插柳地记住了许多相关的历史人物、狐妖虎精的故事。所以,年少的我深信,每个带着岁月刻痕的药柜子里都藏着一个神魔鬼怪。
③药铺除了卖药,还有代人煮药的营生。潮汕人擅用土瓦罐煮汤,用它来煮草药也极好。罐体六面被燃着暗火的草木包围,瓦罐利用气体的热量传递来煎煮中药,久煨不沸,不施明火,不伤药材之性,使各种药物的精华浓缩于药汤中。阿公会在瓦罐的盖子上留一个小孔,用来平衡罐体内部的气压。在药汤煮好之前,透过小孔脱逃的气味悄悄混进空气中,进而被我吸纳。不知道是不是生长环境的关系,我尤其喜爱中药的味道。纯粹的中药味不比诸如中药煲鸡等加入药引的汤汁那般鲜美,它寡淡而平凡,但透着某种风骨。细细辨别,中药的味道也富有层次:当归,浓烈冲鼻,空气中能闻出苦涩;大枣,甘平而兼得清香;三七,略带腥味,苦中回甜;川贝,微带苦味,却不难闻,比之当归味道略淡……当各种药物混杂在一起时,味道就更趋丰富而独特了,每副药都有各自的味道。每当我辨识出罐子里的药材时,阿公便喜形于色,乃至于将求医者晾在一旁,陪我细细琢磨。
④我真切喝进嘴里的,是阿公亲手泡的洋参茶。记忆里,家中的小库房永远堆积着如山的中草药,号称“百草之王”的洋参会被郑重地放置在小孩儿碰不到的阁子里。备战高考的每个晚上,阿公总会为我泡上满满一杯洋参茶。他先将剪碎、洗净的洋参粒铺满杯底,随后注入滚烫的热水,拧上盖子,仿佛将我的一切关于神魔鬼怪的幻想一气糅进杯子里。然后,像耐心的老妪一样候足一个小时,待其生发完全,再慢慢拧开盖子,一股幽远而馥郁、仿佛来自洪荒的草药之气裹挟着氤氲的水汽直潜入心底。那种芬芳,不似清茶的朴素,也不比浓茶的苦闷,沉郁厚重,绕梁不绝。
⑤每晚读书累了,我便合上书本,陪阿公坐坐。那年年初,阿公在家不慎滑倒,住院三个多月。出院后,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他才无奈同意关掉药铺。与我闲谈间,阿公总是不动声色地说到过去,说到我在孩提时同他一道问诊、煎药的往事。我能从阿公的言辞中捕捉到他希望我继承中医事业的念想,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⑥毕业后,我没有如阿公所愿去上中国最好的中医药大学,却义无反顾前往广州求学,那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故乡被抛却在身后,渐渐成为他乡。
⑦去年秋天,我短暂地回了趟家,整理完阿公的遗物,我绕道来到他的中药铺。铺门紧闭,灰尘落满窗棂,阿公走了,没有了主人的中药铺也终将消逝。一砖一瓦仍旧熟悉,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看阿公开药方、看药铺人来人往的光景仿佛近在昨日。我似乎又闻到了药材的甘香,那是萦绕在我生命中最迷人的香气,永远不会消散。
(选自2022年03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阿公的中药铺为线索,细致描述了“我”儿时与阿公在中药铺快乐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阿公对“我”的爱及厚望。
B.文章第②段讲述“我”幼时和阿公的快乐生活,为后文写“我”对阿公的怀念做铺垫。
C.第③段写我喜欢中药的味道是因为“我”从小闻着中药味长大,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
D.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铺满”“注入”“拧”是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公为“我”耐心泡珍贵的洋参茶的情景,写出了阿公对“我”的爱。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阿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似乎又闻到了药材的甘香,那是萦绕在我生命中最迷人的香气,永远不会消散。”这句话的理解。组卷:4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聪儿: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
(1)以上文字选自“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概括起来,大致有哪些选择方式?组卷:3引用:1难度:0.8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2.某中学准备举办“阅读经典•浸润心灵”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一同学阅读《昆虫记》后列出的读后感纲要,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试写一段读后感纲要。(字数要求80字左右)
附:12部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感”点 “感”点来源或“感”点分析
(直接引述或概述原作)《昆虫记》中《螳螂捕蝉》一章,法布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螳螂捕蝉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得益于作者对科学的热爱、认真与执着,及对生命的尊重。也叹服他坚强的意志及超人的观察力。 ① ②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抒写读书感悟,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组卷:22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5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避难所,家是生命流注的清泉……家是什么?家记载了每个人的成长,家包容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家给我们以安全,家给了我们安放梦想的空间,家给我们阳光、希望、批评,甚至呵斥,让我们带着勇气起帆远航……家有小家,家还有大家,家是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它承载了人生多少喜怒哀乐、魂牵梦萦……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里必须含有“家”字,自选文体;②可以记叙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