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有关《涉江采芙蓉》的段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38引用:2难度:0.8
  • 2.在艺术上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

    组卷:63引用:3难度:0.9
  • 3.下列诗歌题目不属于乐府诗题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8
  • 4.对《涉江采芙蓉》赏析不恰当的是(  )

    组卷:43引用:2难度:0.8
  •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25引用:5难度:0.7

三、【课外阅读】

  •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经》《离骚》《涉江采芙蓉》等都是这一类。唐诗,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为近体诗。
    B.从题材来看,本诗属于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诗中的荆轲也是诗人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的艺术折光。
    C.从抒情方式来看,本诗的最后四句,是直接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既惜之,复慕之”。
    D.从语言风格来看,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2)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B.易水饮饯的场景,诗歌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英雄主题。
    C.“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是他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其中“凌厉”二句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荆轲迅逼秦廷的气势。,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
    D.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更是正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重在肯定荆轲的精神。

    组卷:2引用:3难度:0.6

四、【片段写作】

  • 15.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150字左右。

    组卷:27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