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 认识大洲》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泰安二十二中)

发布:2024/11/7 8:30:2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 1.世界上跨东西、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

    组卷:57引用:30难度:0.9
  • 2.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

    组卷:346引用:133难度:0.5
  • 3.比例尺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学会运用比例尺是获取地图信息的基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亚洲地图上量得亚洲最东端到最西端的图上距离约为10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约为(  )

    组卷:44引用:14难度:0.5
  • 4.中国、日本位于亚洲的(  )

    组卷:66引用:22难度:0.7
  • 5.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

    组卷:119引用:66难度:0.9
  • 6.下列河流中,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是(  )

    组卷:142引用:49难度:0.7
  •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里,穿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主要原因是(  )

    组卷:60引用:33难度:0.9
  • 8.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

    组卷:172引用:44难度:0.7
  • 9.下列人类文明发祥地不在亚洲的是(  )

    组卷:22引用:13难度:0.9
  •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组卷:15引用:7难度:0.5
  • 11.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组卷:32引用:7难度:0.9

二、综合题(32分)

  • 32.读图1“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东面濒临
     
    洋.
    (2)写出图2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①
     
    ,②
     

    半岛③
     
    ,④
     

    岛屿⑤
     
    ,⑥
     

    河流 B
     
    ,E
     

    平原I
     
    ,J
     

    (3)A、B、C三条河流注入
     
    洋,D、E、F三条河流注入
     
    洋,G、H两条河流注入
     
    洋.可见亚洲的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这反映出亚洲大陆地势的特点是
     

    (4)亚洲人口众多,请列举两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名称,并写出其首都名称
     
     

    (5)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尤为巨大.人口的过快增长,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亚洲一些国家采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请把A、B、C、D各项内容,按因果关系填入下面的框图中(填字母).
    A.要求粮食产量增加       B.粮食产量下降
    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组卷:61引用:11难度:0.7
  • 33.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②
     
    ,③
     
    ,④
     

     
    ,⑥
     
    ,⑦
     
    ,⑧
     

    (2)亚洲气候具有
     
     
    气候显著和
     
    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3)亚洲
     
    部和
     
    部夏季的降水与季风区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
     
    多,
     
    也多;反之则少.
    (4)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
     
    所代表的
     
    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5)图中①、②、③气候为亚洲最典型的气候的原因是:
     

    组卷:45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