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2/6 23:30:2
一、
-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④传不习乎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组卷:252引用:4难度:0.7
一、
-
3.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中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组卷:424引用:8难度:0.4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①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注)滥:无所不为。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D.饭疏食 疏食:细粮 A.曲肱而枕之 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学而时习之 不如丘之好学也 D.回也不改其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论语》是孔子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古代常用“三”“九”表示多,如“三省吾身”“九牛一毛”“一言九鼎”等。
C.(乙)文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和小人对比,突出了君子慎独、坦荡的高贵品质。
D.两文都体现出孔子一贯主张的好学乐学精神,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以及君子人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用斜线(/)标出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组卷:79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