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7/14 8: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39引用:6难度:0.9
  • 2.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组卷:45引用:6难度:0.7
  • 3.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73引用:15难度:0.7
  • 4.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4难度:0.7
  • 5.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组卷:456引用:14难度:0.3
  • 6.[SiO4]四面体不仅存在于SiO2晶体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硅酸盐矿石中,是构成多姿多彩的硅酸盐世界的基本骨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6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 19.化学小组对金属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出了“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问题。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查阅资料:
    ①金属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②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1:探究金属钠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金属钠
     
    (填“能”或“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同上,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
    实验2:探究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产物中一定有
     
    实验3:探究白色物质是什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产物中一定还有
     
    ②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
     
    有气泡冒出
    ③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
     
    ,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反思: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实验③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组卷:21引用:2难度:0.4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 20.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镁元素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10g菱镁矿,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表:
    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g 2.2 4.4 4.4 4.4
    说明:菱镁矿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发生反应。
    (1)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2)10g该菱镁可矿中MgCO3的质量是
     

    (3)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实验中的H2SO4溶液不能用稀盐酸替代的原因是
     

    组卷:41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