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八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19 20:0: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
1.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组卷:396引用:21难度:0.7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82引用:22难度:0.9 -
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7难度:0.6 -
4.“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组卷:416引用:30难度:0.9 -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
-
15.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红色先褪去(酚酞遇到石灰水变成红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一支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变化曲线如图3请你分析,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组卷:33引用:2难度:0.5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
16.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组卷:364引用:1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