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云湖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6 15:0:2
一、积累•运用。(35分)
-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在山西省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大家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mí( )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秘jué(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淀与结晶,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切不可_____,在不断jí( )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在时代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盲目排外,这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至理箴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kè( )守初心,要_____,为建成文化强国而奋斗。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加点词“箴言”中“箴”的意思是
A.勉励
B.正直
C.劝告
D.诽谤
(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心所欲 言不及义 B.无所不为 言行相顾 C.无所不为 言不及义 D.随心所欲 言行相顾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学校开展宣传赣榆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请你写出下半句。(格式对称)
传承传统文化,组卷:1引用:1难度:0.8 -
3.据《赣榆县志》记载,《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赣榆度过长达14载的青少年时代。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
A.王冕
B.周进组卷:13引用:1难度:0.2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江苏连云港以“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
ㅤㅤ悦享劳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为了进一步弘扬劳动育人精神,赣榆区大岭小学于假期伊始,分年级布置了“劳动实践性作业”。学生们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热情饱满地参与家庭劳动:洗衣服、叠衣服、收拾床铺、种植花草、包饺子……孩子们用实际行动体验分享“我劳动 我快乐”。
ㅤㅤ诵读诗词,激发少年爱国情怀。灌南县扬州路实验学校开展“强国复兴有我,诗词润泽少年”优秀作品线上展示活动。同学们深情地诵读一首首诗歌,时而高亢,时而激扬。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同学们用最美的声音诠释对祖国的热爱。
ㅤㅤ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暑期生活,又进一步激发了该校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小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光明网》2022年7月29日 )请完成以下任务。
(1)写出画线句子的主干。
(2)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复句类型是
A.并列复句
B.递进复句
C.因果复句
D.转折复句
(3)小陈同学认为九年级学生应该全力冲刺中考文化学科,劳动教育不需要重视。假如你是小陈的同学,请结合材料劝说小陈,让他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组卷:25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赏析。(55分)
-
12.文学作品阅读。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ㅤㅤ①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ㅤㅤ②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照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
ㅤㅤ③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
ㅤㅤ④十几位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天真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依然在,未曾消逝。
ㅤㅤ⑤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打印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其中一个小女孩,默默等在最后,腼腆不前。她的老师牵着她走向蓝蓝,帮她寒暄介绍……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
ㅤㅤ⑥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
ㅤㅤ⑦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
ㅤㅤ⑧我们去赤松镇,参观佛手园。来的不是时候,佛手的果实十月成熟,那时该是满目橙黄,雍容交错,像抒情的动词,生生不息,绚烂多姿。如今,一派青色,郁郁累累于枝头,温柔沉静。也好,人世过于喧嚣,适当的寡言,何尝不是一种净化?
ㅤㅤ⑨出佛手园,远处有山,山中有岚,有云。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除了爱,还有眼前这山川草木。小小人类身处自然,永不孤单。那些草木,那些动物,那些自然界中的生灵,各安其所,相处自洽。而人类,不免焦虑,屡屡焦虑,内在小宇宙紊乱,何不走到自然中,谦卑蹲下,去学习一株草、一颗露珠的宁静?
ㅤㅤ⑩金华美食,名不虚传。吃到最为新鲜的菱角、莲子,有着自河里采下便来到餐桌的鲜嫩簇新。菱角、莲子这两样水中仙物,生熟皆宜。老菱角皮厚,需双手捧了,以尖齿叩开,吃相颇不雅观。老菱角要怎样吃呢?在小河之上,双腿悬空于老木桥,悠悠荡荡吹着藕花风,如此心无旁骛地吃起来,才契合人类的野性。
ㅤㅤ⑪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艾青先生的故乡充满诗情,文中写了哪些与诗有关的事情?
(2)第⑥段画波浪线处,作者为什么对“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请分析原因。
(3)按照要求,赏析画线句。
①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从描写的角度)
②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从修辞的角度)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处“温暖的心肠”的含义。
(5)作者对金华的赞美源于对艾青的感动。艾青有一颗“温暖的心肠”,请阅读艾青的两首诗,探究艾青诗歌中“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第一首:
《我爱这土地》
艾青ㅤㅤ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
第二首:向太阳(节选)
艾青ㅤㅤ我奔驰,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太阳在我的头上,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燃灼着我的肉体。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我用嘶哑的声音,歌唱了:“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1938年4月于武昌组卷:16引用:2难度:0.3
三、表达•交流。(60分)
-
13.阅读下面一句话,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绽放的不止是花儿,还可以是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有时,我们的情感需要在那一刻绽放,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
ㅤㅤ请以“那一刻的绽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组卷:17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