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高二(下)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6 21:0:3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同时,作为有目的性的文化创造,文化还具有引领未来的超越性。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就故步自封、放弃文化创造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否则文化相对主义就会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障碍。
          从文化的评价来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其自身,而且这种价值标准只对一种民族有效,对其他民族就失去了意义。这种价值自足的主张不但为某些文化中违反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现象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为纵容自身文化糟粕的行为提供了借口。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即是评价一种文化价值高低的标准。从人类社会更替的现实来看,诸种封建社会文化之间可能并无价值高低的差别,但若同奴隶社会文化比较,封建社会因其对人的束缚更少,故而其文化价值更高。文化价值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区分优劣,更重要的是它基于文化创造的超越性可作为一种导向和文化进步的推动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马彦超《文化相对主义的限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普遍主义以欧洲文化为标准,认为其他文化只要进化为欧洲文化,就能步入文明。
    B.文化相对主义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促进了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是文化最终的归宿。
    C.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目的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同时它也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
    D.文化价值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和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不是对文化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段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的区别。
    B.文章在论证文化的产生动力及延续原因的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C.文章在批驳文化相对主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论证了文化价值评价应持的标准及目的。
    D.文章既肯定了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价值,又着重论证了它的多种局限,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相对主义有利于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但它不应该是后发达地区对待自身文化的唯一视角。
    B.要想客观认识文化的产生,就要关注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理清人的自我实现与文化间的关系。
    C.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所以能对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起到决定作用。
    D.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决定了文化的价值,可见文化价值较低的社会,人所受的束缚与压抑会更多。

    组卷:6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为城市的其它一些相关联的产业产生更多的影响,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城市会因为会展行业的影响而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由于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游客以及一些经济机构。
    (摘编自何建东《会展经济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价值探讨》《科技经济导刊》)
    材料二:
          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会展产业融合成为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所谓内部融合,就是会展业通过服务、技术、业务等方式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会展旅游、文创会展等;而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会展、工会展;则为外部融合。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这导致了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尽管2017年我国会展业室内展览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会展强国。
          在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中,会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培育会展国家品牌。一般来说,大型会展活动和国际性政治经济会议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由政府主导,最终对外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如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其次要培育会展企业品牌。在会展企业品牌方面,要鼓励其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另外,要培育会展城市品牌。
          会展城市应立足发展实际,依据城市产业、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摘编自姚陈敏等《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商业经济研究》)
    材料三;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展业需要掌握精准的品牌营销技巧来加深大众印象,但追本溯源,首先需要酿“一壶好酒”。换言之,就是把好产品这一关。关于品牌营销,我们常常看到的概念有“营销为王”“流量为王”等,但无论营销方式多么出其不意,归根结底,若没有过硬的产品作为支撑,短暂的流量涌入也只是刹那的狂欢,而无法带来细水长流的价值。
          会展要以产品为核心打追品牌,需以产业为核心进行产品延伸。越来越多的会展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展会形式或会议形式,主办方围绕产业主题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除了核心的展会项目,很多会展主办方都围绕产业、展商以及观众,精心设计了更多衍生场景。如做深做精垂直领域,在展览会的基础上打造顶级产业论坛;免费提供场地,为品牌展商设计盛大的品牌推广项目,促进主办方与展商的密切合作交流。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9年8月27日)
    (1)下列对“会展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展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业态。
    B.会展业之所以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因为会展业能以多种形式促进城市其它一些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C.会展产业融合是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内部融合指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需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
    D.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因此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会展业整体落后于会展强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是为了对外展现中国综合实力,主要由政府精心策划、组织的会展国家品牌。
    B.培育会展城市品牌需要立足城市实际,将城市多方面特色资源有机地整合,并使之形成与其它会展城市不同的会展品牌。
    C.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营销为王”,运用出其不意的营销方式,而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将无法长远发展。
    D.很多会展主办方以产品为核心,精心设计衍生场景,避免会展形式单一,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品牌。
    (3)中国会展业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机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5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了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中华尔兹
    肖复兴
          那天的晚上,风很大,公共汽车站上没几个人等车,车好久没有来,着急的人打“的”早走了,剩下的人有些无奈。这时候,走过来一个姑娘,黑暗中看不清她的面孔,但个头高挑,身材苗条,穿着一条长摆裙子,很是养眼。不过公共汽车并没有因养眼的姑娘的到来而提前进站,等车的人们还在焦急地望眼欲穿,有人在骂街了。
          不知这位高个的姑娘是刚逛完商厦,还是刚赴完晚宴,或是刚刚下班,总之,她显得神情愉悦,一点儿也不着急,竟然伸展修长的手臂,在站牌下转了两圈。是几步华尔兹,风兜起她的长裙,旋转成了一朵盛开的花,汽车站仿佛成了她的舞台。
          这一幕,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那一晚的站牌下,对这位突然情不自禁地跳起华尔兹的姑娘,有人欣赏,有人侧目,有人悄悄说:神经病!我当时想,同样的夜晚,同样的大风,同样的焦急,姑娘在自娱自乐之中化解焦灼的华尔兹,舞出的是本事,不也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吗?
          有一天,我路过我家附近不远的一个小区,小区的大门口有一间不大的收发室,收发室的窗前挂着一块小黑板,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几门几号有挂号信,几门几号有汇款单,无论是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都写成斜体的美术字,分外醒目。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写得正经不错。走过那么多的小区,还从没见过哪里的收发室前的小黑板上有这样好看的美术字呢。
          有意思的是,我看见收发室里坐着一个小伙子,正拿着笔,正襟危坐,往纸上写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和小伙子打招呼,一看他正在练美术字,双线镂空的美术字,满满地写在了一张废报纸上。我夸他写得真好,他笑着说天天坐在这里没事,练练字解闷呗!其实,解闷的方法有多种,喝喝小酒,看看电视,下下棋,都可以解闷。小伙子选择了写美术字,即使往小黑板上写邮件通知,也要用美术字写得那样整齐好看,就像学校里出板报一样正规。我对这个小伙子心生敬意,因为并不是什么人都有他这样的本事,能够将日常琐碎的事情做成如此赏心悦目,让自己,也让别人看着舒服。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浙江湖州一位叫做李云舟的小伙子,和我见过的这个小区用美术字写黑板的收发室小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是一个小区的保安,他向他的主管提了好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一气之下,不干了。不干就不干呗,可他的辞职信竟然是用文言文的赋体形式写成的。你可以说他怀才不遇,你也可以指出他的确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你不得不承认,那赋古风悠悠,洋洋洒洒,有典故,有文采,还有他抑制不住的心情,或者有那么一点自尊和自命不凡。于是,这篇赋体的辞职信迅速在网上走红,被戏称为“中国第一赋辞”,而李也被称为“湖州第一神保”。
          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下雨,也不是每晚都有星星;花好月圆总是属于少数人,月白风清总是属于幸运儿。大多的人,大多的日子,却是庸常琐碎、寡淡无味,甚至会有许多苦涩和不如意,怀才不遇的折磨会更多。能够如这两位小伙子,即使写再平常不过的邮件通知,也要写成与众不同的斜体美术字;即使写再卑微不过的辞职信,也要写成一唱三叹的赋体。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吧?是古诗里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罗大佑唱过的:胜利让给英雄们去轮替,真情要靠我们凡人自己努力;是那位大风里焦急候车的姑娘,将生活化为了华尔兹,让哪怕是滋生出来那一点点儿的艺术,也会有些许快乐,温暖我们自己的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等公交车,本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但因为一个跳华尔兹的姑娘的出现,“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这位姑娘心生感激之情。
    B.作者先描写了收发室窗前小黑板上写得认真、好看的美术字,然后才描写写美术字的小伙子,这种写法有助于突出小伙子的形象特点。
    C.作者说李云舟与收发室的小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因为他们都热爱生活,能够在日常琐碎的工作生活中保持着对脱俗的追求。
    D.本文取材于作者的日常见闻,描写了几位平凡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思考,读后能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2)文章开头三段是怎样表现姑娘的“平和”心态的?请作简要分析。
    (3)请紧扣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风中华尔兹”的含意。

    组卷:10引用:1难度:0.2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仁爱忠恕为己任,孔子使我们涵养德行。
          材料:
          庄子  孟子    墨子
          鹏霄万里    仁者无敌  爱人利人  止战非攻  贵民轻君    东海大乐
          浩然正气存乎心    摩顶放踵利天下    安时处顺自逍遥
          兼爱简行    忧乐为民  拓宽境界

    组卷:14引用:9难度:0.6

四、写作(共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