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科学家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一种嗜热好氧杆菌,能从中提取到耐热的DNA聚合酶。它还长有许多“触角”,“触角”内含大量叶绿素,能利用阳光来维持生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0引用:4难度:0.7
  • 2.豆制品营养丰富,其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时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及维生素B1、B2和纤维素等,却不含胆固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3.酶的活性中心是指直接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它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与底物结合的部分称为结合中心;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分称为催化中心。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6引用:5难度:0.7
  • 4.细胞周期的调控需要一系列蛋白的参与,其中的两类关键蛋白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和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CDKs),cyclins在缩胞中的浓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CDKs是一种对关键酶及相关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进行磷酸化的酶。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CDKs处于失活状态,CDKs须与cyclins结合才能行使功能,在G2期二者结合形成一种化合物MPF,能够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据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4引用:4难度:0.8
  • 5.正反交实验是遗传学中探究基因遗传方式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必须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可行方案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7
  • 6.转化是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组成细胞的DNA,而使其自身基因组成和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3难度:0.6
  • 7.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HA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HDAC(去乙酰化转移酶)催化的,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染色质上的组蛋白被乙酰化后成为活性染色质、去乙酰化后成为非活性染色质,如图。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菁优网
    组卷:24引用:2难度:0.6
  • 8.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用3H标记T4噬菌体,在培养噬菌体的不同时刻,分离出噬菌体DNA并加热使其变性,再进行密度和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菁优网
    组卷:57引用: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23.1935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引种,后入侵到农田等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其快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
     

    (2)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1。
    菁优网
    由图1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不同,依据是
     

    (3)研究者推测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条件,对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实验步骤如下:
    A.在不同氮素浓度下,用上述供体植物和小麦各10株共培养,30天后与相同氮素浓度下单独培养的小麦比较干重,计算生物干扰率。
    B.移出各培养箱中的植物,将培养液调至实验初始时的氮素浓度水平,移入
     
    ,30天后比较干重,计算化感作用干扰率。
    资源竞争干扰率这一指标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竞争氮素资源从而对小麦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则资源竞争干扰率=
     
    。基于图2实验结果,有人认为不能证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你是否支持上述观点,并阐明理由
     

    (4)硝化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NO2-氧化为植物根系能够利用的NO3-。在低氮土壤环境下,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分泌物能够促进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述加拿大一枝黄花成功入侵的原因
     
    组卷:68引用:3难度:0.5
  • 24.大豆原产中国,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大豆为一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两性花,自然下既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研究者在大豆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纯合突变体甲,并对其展开研究。突变体甲表现为叶皱缩型,如图1。
    菁优网
    (1)以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获得F1。采用特异性引物对两亲本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2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F1植株进行PCR扩增的结果。
    菁优网
    据结果判断,1~10中
     
    是杂交成功获得的F1植株;推测F1中出现其它植株的最可能原因是
     
    。F1自交收获F2,发现突变型124株、野生型380株,说明突变体甲叶型突变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研究发现突变体甲是7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预测该缺失范围内有6个基因(记为基因1~6)最有可能与甲的叶皱缩有关,而这6个基因在8号染色体上均有功能类似的基因(记为基因1'~6')。为确定基因1~6中与甲的叶皱缩直接相关的基因,研究者从野生型
     
    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获得cDNA 作为PCR模板,根据上述基因设计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发现只扩增出基因1~4,以及基因1'、3'、5'、6',故锁定基因
     
    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后命名为基因P和基因Q。
    (3)研究者将同为叶皱缩表型的突变体乙与突变体甲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叶皱缩,说明突变体乙与突变体甲的突变位点是
     
    (相同/不同)的。进一步对突变体乙的基因测序,发现仅有基因Q发生突变。为确定基因Q的功能,将该基因转入
     
    的大豆中,若发现
     
    ,则可证实基因Q与叶片正常发育直接相关。
    (4)研究发现基因Q与大豆叶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有关,角质层具有保水、抵抗病菌和昆虫侵袭等作用。请预期该研究的应用价值:
     
    组卷:8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6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