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传统?在《后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在这句话中,“传”是动词,“统”是统系。今天我们所用的“传统”一词来自于现代汉语,指世代相传的精神、风俗、艺术、制度等。在20世纪的社会文化话语中,与“传统”相对的是“现代”。
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认为,就广义而言,传统是指从过去传延到今天的事物;就外延而言,凡是被人类赋于价值和意义的事物,传延三代以上的都是传统;就主要用法而言,传统多指文化传统,即世代相传的思想、信仰、艺术、制度。传统的功能是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为社会带来秩序和意义。他进一步指出,传统是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是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对社会行为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在文化传统中,希尔斯特别关注“实质性传统”,主要指价值传统,即指崇尚过去的智慧,注重以从过去传承下来的行为模式为指导,如对宗教信仰和家庭人伦的感情,对祖先和权威的敬重,对家乡的怀恋,对族群、共同体的归属感及忠诚等。传统对人们有强大的道德规范作用。
我们认为,文化传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的生命和血脉,也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传统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文化传承发展,形成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彰显文化的意义,保守文化的价值,塑造文化的认同。价值传统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道德品行的保证,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价值传统是文明质量的保证,赋予存在以意义,维护古往今来的理想。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语文试的传统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在概念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有分别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如中医中药文化、中餐美食文化、中国茶饮文化、中国民乐戏曲,凡是历史上的文化现象都可归入传统文化范畴;而文化传统是内在于传统文化的道,是文化的精神、灵魂、气质。我们现在讨论的中华文化,往往同时包括这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来《守望传统的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书》中的“传统”概念与现在通用的“传统”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从过去传延到今天的事物并不全是世代相传的思想、信仰、艺术、制度。
C.希尔斯认为只有那些“实质性传统”才对人们起到强大的道德规范作用。
D.文化传统是整个民族价值传统的核心部分,有助于彰显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仅阐述了“传统”的内涵,而且对文化传统的意义,也有所表述。
B.文章引用希尔斯关于文化传统的观点,是为了更透彻地阐述作者的观点。
C.第三段采用并列结构依次阐述了文化传统、价值传统、文化认同的概念。
D.文章结尾区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对主要观点的补充与说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有助于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这是希尔斯和作者共同的观点。
B.希尔斯认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乡、恋乡情感也属于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传统。
C.当前,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感不强,其综合国力竞争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D.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物质因素,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道,即文化的精神等。组卷:5引用:1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唐相岩之四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琛避地湖湘间,遂居焉。振父洵美事马希杲,署连州从事,谢病终于家。振幼颖悟,五岁诵《孝经》《论语》。十岁听讲《阴符》,裁百言而止,洵美责之,俾终其业。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美大奇之。十二丁外艰,母氏虑其废业,日加诲激,虽隆冬盛暑,未始有懈。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愕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科场者亦有难色。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之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擢置甲科,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还,直史馆,复遣之任,迁太子中允、知滨州。一日,契丹至域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守。数日,契丹引去。转运使刘综称其能,诏书褒美。又以西兵未弭,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会修《两朝国史》,以振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改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及居文翰之职,深惬物议,自是弥加精厉。从祀谯、毫,时同职分局掌事,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七年,同修起居注,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择振与夏竦代之。得疾,其冬卒,年五十八。振纯厚无域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
(节选自《宋史•路振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病终于家 谢:辞去官职 B.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 秩:官职级别 C.臣之辛苦 辛苦:身心劳苦 D.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A.又以西兵未弭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振乃亲加抚谕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C.遂居焉 君何患焉 D.环聚而泣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A.为名辈所称
B.深惬物议
C.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D.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连州从事”中的“署”是指代理、暂任,这里暂时担任连州从事这个官职。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C.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一般称十八岁左右的成年人为弱冠。
D.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洵美责之,俾终其业,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
②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楼夜
(唐)杜牧
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
歌声袅袅彻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
枕上暗惊垂钓①梦,灯前偏起别家愁。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②已白头。[注]①垂钓:相传西周吕尚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者上钩。②簪视:古代显贵者的服饰。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首联的意思。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你简要分析。组卷:0引用:1难度:0.2
-
10.辨析思维就是在论述一个话题时,选择两个相关角度,进行关系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关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二者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
请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具有这种思维特点;(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40-70字(含标点符号)。组卷:3引用:3难度:0.7
五、本大题1小题,66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美好生活”人物畅想活动中,某班级的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些人物:袁隆平、司马迁、哈姆莱特、项羽、乔布斯、六一居士、甘地、哈利•波特、小悦悦、乔丹。
请选择两三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特点和意义,谈谈你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3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