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4:0:2
一、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
1.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汤姆•亚索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2)《那个星期天》一文中,“我”对那一天记忆深刻是因为“我”从小十分贪玩。
(3)《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4)《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5)抓住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组卷:2引用:1难度:0.9
二、选择题。(填涂正确选项)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7 -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4.“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吧?”与这句话意思不同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四、阅读空间
-
13.选文一:
北京的春节(节选)ㅤㅤ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ㅤㅤ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选文二:
年味(节选)ㅤㅤ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那久违的年味。
ㅤㅤ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ㅤㅤ酒香味。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ㅤㅤ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ㅤㅤ……
ㅤㅤ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选文三:
ㅤㅤ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神州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材料一ㅤㅤ正月初一的早餐,有的地方喜欢吃饺子,寓含“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也有吃汤圆的,寓含“
材料二ㅤ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爷爷贴了一副对联,可下联却缺了一个词,请从“奋发图强、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德才兼备”中选择一个词,填入下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ㅤㅤ中华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ㅤㅤ炎黄子孙
材料三ㅤㅤ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微信表达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但是,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
(1)选文一,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读句子选一选。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1)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2)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3)鞭炮声日夜不绝。
(2)选文一,“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
(3)选文二中的“年味”具体指
(4)选文二运用
A.分—总
B.总一分—总
C.总一分
(5)读选文二,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思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略写了酒香味和墨香味。
(6)选文二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7)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8)读选文三,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9)读选文三,材料二中应选
(10)阅读以上三则选文,完成表格。选文 传统习俗(至少列举2个) 相同点(提示:可从习俗、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概括) 北京的春节(节选) 年味(节选) 选文三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
14.习作乐园
ㅤㅤ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仔细想一想,你的心愿是什么?
ㅤㅤ请以“心愿”为主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把语句写通顺、流畅,内容写具体,详略得当。字数450字左右。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