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7/9 8:0:8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盛夏时节,花木葱茏,生机盎然,学校组织开展“诗意山水,人间草木”暑假研习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研习任务。
(1)文学社的同学搜集到以下文字资料,有同学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有疑问。下列选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包含着丰富的人类生存智慧。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人”是指生存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的人类。人类把自己看作天地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受着自然的滋养,摸索着宇宙的规律,探寻着生命的智慧。
在这种观念浸润下,文人墨客放眼青山绿水、泉石清音。他们亲近自然,在诗歌和文章中将自然之景与精神志趣完美契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王维的眼里翠竹萋萋、明月皎皎,他将灵魂妥帖地安放于自然,将心灵升华到空明纯美的禅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归于淡泊,归于闲暇,刘禹锡借助《陋室铭》构建了一个恬静的“君子居之,陋室何陋”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归宿。
A.“精髓”的“髓”应读为“suǐ”。
B.“妥帖”的“帖”应读为“tiè”。
C.“颠沛流离”应写为“颠沛留离”。
D.“闲暇”的“暇”应写为“瑕”。
(2)艺术社的同学查阅整理了与“国色”相关的资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3年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唱出了曼妙“秀色”。那么,颜色从何而来?其芳名又是何人所取?史料告诉我们:先人们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色彩,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料,并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比如,玄色即黎明太阳将出未出时天空的黑里透红;绿沈就是西瓜皮颜色。“国色”不直接采用“青白黄赤黑”,而从中遴选出“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则是艺术表达“吉祥寓意和美之色相”的需要。其中,蓝色系用的群青,最早来自青金石,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它们不只代表了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审美意趣,还是色彩符号。
A.它们不只是色彩符号,还代表了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
B.它们不只代表了沉淀下来的千百年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趣,还是色彩符号。
C.它们不只是色彩符号,还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审美意趣。
D.它们不只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审美意趣,还是色彩符号。
(3)民俗社的同学重点探究了人们爱花的原因,并描述了民间的赏花胜景。请你编审、校对他们提供的材料,选出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赏花自古被视为一种雅兴。对于大众而言,绚丽的色彩、扑鼻的香气是花卉的价值所在,但文人士大夫却不以为然。文人赏花,重在品味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比如菊花由于岁寒不折、傲立风中的秉性,受到众多知识分子的追捧。它枯而不落,与其他花卉迥乎不同,成为保持民族气节的象征。
民间赏花习俗由来已久。京城人爱花,每至花期,便邀约三五好友外出赏花。明清时期,随着人工培育花卉技术的进步,京城的观赏花卉空前繁多,赏花的场所也大幅增加。当时的什刹海已是京城家喻户晓的赏荷中心,每年农历六月,大量游客慕名而至。到了秋季,京城再掀赏菊风潮,被色彩点燃的天宁寺最是耐人寻味。
A.不以为然
B.迥乎不同
C.家喻户晓
D.耐人寻味
(4)书法社的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不墨①_______,着②_______天然色
天地无弦③_______,调④_______人间情
A.①万古琴 ②春夏秋冬 ③千秋画 ④喜怒哀乐
B.①千秋画 ②喜怒哀乐 ③万古琴 ④春夏秋冬
C.①万古琴 ②喜怒哀乐 ③千秋画 ④春夏秋冬
D.①千秋画 ②春夏秋冬 ③万古琴 ④喜怒哀乐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古诗文默写及文化常识。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杨同学:“朱门”指代①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60度时,就是小满节气了。关于小满节气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组卷:1引用:1难度:0.8
三、表达与写作(46分)
-
9.语言表述。
大家好!我就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号青铜神树。我已经有三千多岁了,目前我的身高是3.96米,但这并不是我的原貌哦,这是我修复后的残高,有专家说,我没有被毁坏之前,应该有5米高!你看我最上面还少一个部分,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一只神鸟,你觉得呢?
别看我现在是青铜色,三千多年前我可是金灿灿的铜色。这么高大的我,可不是一体浇铸成形的,而是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在迄今为止所见中国的全部青铜文物中,我可是体型最大的一件。我的树干由多节套接拼合而成,树干上装饰有三层树枝,每一层又伸出三根枝条,分别位于神树的根部、中段和树尖。枝条像柳树一样柔和下垂,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站立着昂首翘尾的青铜小鸟。你仔细看,还会发现在一侧树干上,悬挂着一条倒垂着的龙,他头部上昂,前足支撑于底座,脖颈上还长着翅膀,身体粗大如绳索。
围绕着我的谜团也是数不胜数,一般认为,我反映了“十日”神话,与传说中的“扶桑”“若木”等神树有密切关系,也许我就是扶桑与若木。传说天地的东西两极各有一株参天神树,东为扶桑,西名若木。它们挥枝垂绿,华光照地,是日月运行斗转星移的纽带。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1号青铜神树”来信啦!》视频文字稿) 请根据上述文物“自述”,给文物“1号青铜神树”写一段展品简介。要求:①使用说明语言;②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③表述简洁,不超过15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7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想念多年的景,文章意境优美,语言自然清新,情感朴质动人;《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笔下流淌的景,浓郁的情思,深刻的哲理,如同那紫藤萝瀑布一般,也在读者心中流淌多年;《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有意寻访的景,篁竹水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有诗意,也有失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独往欣赏的景,大雪三日,小舟炉火,更是痴人感怀不尽的景……这些经典的课文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景之美,而且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自然灵动的情感,情景交融。这些优美的篇章足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你曾置身于哪一幅景中?试撷取一片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要求:①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700字。组卷: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