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7/6 8:0:9
一、选择题
-
1.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下列关于不同位置的酶的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酶的位置 酶的功能 A 类囊体膜 吸收光能,催化光反应 B 线粒体基质 催化C6H12O6分解为CO2 C 细胞核 催化DNA的复制和转录 D 溶酶体 被释放到细胞质中,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组卷:6引用:5难度:0.6 -
2.N基因与细胞分化相关。科研工作者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分化诱导剂(TPA)对胃癌细胞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0引用:4难度:0.7 -
3.mRNA的部分区域可以调控自身的翻译过程。如图1、图2是mRNA调控翻译的两种机制,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编码甲硫氨酸,其上游的一段序列为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9引用:5难度:0.7 -
4.某二倍体植物花的颜色与显性基因A的数量相关,含有3、2、1、0个A基因的植株的花色分别为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白色。该植物种群有6号染色体缺失1条的单体植株和增添1条的三体植株,单体植株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用浅红色的单体植株作父本,红色三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4难度:0.7 -
5.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和破坏乙酰胆碱受体的特殊T细胞,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0引用:4难度:0.7 -
6.为有效防控疫情,科研人员需要进行系列研究,下列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A 确定传染病的病原体 从病人相关组织、分泌物等分离微生物,并用疑似病原体感染实验动物 B 确定新变异类型病毒的出现 测定变异病毒核酸序列,并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 C 研究疫苗的有效性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开展临床实验以确认注射疫苗后人体血清中是否出现特定抗体,设计实验统计注射与非注射疫苗人群感染率差异 D 研究现有疫苗对新出现病毒的免疫作用 比较是否采取隔离措施的人群感染率、发病率的差异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7.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表中记录了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稀释度(倍) 106 107 108 平板 1 2 3 1 2 3 1 2 3 平板菌落数(个) 432 421 445 78 67 74 9 6 8 组卷:14引用:1难度:0.8
二、非选择题:
-
21.研究发现,H5亚型禽流感病毒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科研人员针对人流感病毒H3以及禽流感病毒H5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要通过PCR扩增两种病毒的DNA前,首先要通过两种病毒的RNA得到两种病毒的DNA,这一步骤所需的关键酶是
(2)研究人员利用p质粒构建p-H5/H3共表达的重组质粒(如图),设计思路是:先将H5基因整合到p质粒(仅含有Nh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上,再将H3基因插入,获得重组质粒。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在H5基因两端需要引入哪些酶切位点?
(3)重组质粒p-H5/H3中的启动子是
(4)研究人员将重组质粒p-H5/H3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出抗原蛋白,不断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达到预防的目的。上述研究表明,通过将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2.0℃以上的低温能对喜温植物玉米造成伤害,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一: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5℃、10℃和25℃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1.
实验二:将甲种玉米幼苗分成三组,一组对照,另两组在5℃低温下处理4天后放在25℃,光照强度分别为800勒克斯(1x)、60勒克斯(1x)的条件下恢复4天后,测其光强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
(1)实验一的目的是
(2)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最耐低温的是
(3)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
(4)结合实验一、二分析,早春遭遇“倒春寒”后会造成玉米减产的原因是组卷:5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