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101中学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9 8:6:3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
1.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审查财政预算和决算……全国人大的会议议程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都必须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通过
③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来自人民
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组卷:45引用:3难度:0.7 -
2.“不得随意丢弃国旗。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回、处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作出禁止性规定。这启示( )
①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旗尊严的基本义务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③维护国家荣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组卷:65引用:4难度:0.7 -
3.某市城管局领导姚某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某私营企业主邀请,在其公司内部食堂聚餐,所用饮品和菜肴均由该企业提供。该市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给予姚某撤职处分。这表明监察委员会( )
①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②对职务违法公职人员行使处置职责
③对职务违法公职人员依法提起公诉
④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干涉组卷:113引用:5难度:0.7 -
4.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法治精神”开展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组卷:154引用:16难度:0.8 -
5.教育、环境、法治等话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众的关切,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都能找到回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③政府积极回应民意诉求,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④政府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组卷:22引用:1难度:0.7 -
6.《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出,北京市将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文明行为记录将有望与多项重要优惠政策挂钩。同时,将重点治理随地吐痰、共享单车乱停放等6个领域的24项不文明行为。条例草案的出台( )
①表明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表明道德只有上升为法律才能发挥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有利于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组卷:27引用: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
19.材料一:某老旧小区要对住宅加装电梯,但不同楼层住户间存在分歧。
附:《民法典》物权编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1)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协调好不同住户利益诉求是关键。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该难题的解决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居民们可通过“接诉即办”机制反映意见或提出建议。北京市委(即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和市政府牢固树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理念,狠抓“接诉即办”改革,从2017年至今,接诉即办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三个阶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市狠抓“接诉即办”改革体现了什么?组卷:102引用:1难度:0.4 -
20.“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是决胜未来的战略宏图。某校开展“‘双碳’没有局外人”校园论坛活动。
【“双碳”势在必行】
材料一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庄严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做出“双碳”承诺。
【我与“双碳”同行】
材料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排放差距报告》,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含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与家庭能源消费有关;估算结果显示,出行、居住、饮食等关键生活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分别占到日常生活能源总碳排放的17%、19%和20%。
材料三
注:碳中和是指要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自然过程和人为努力所吸收。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以“‘双碳’没有局外人”为题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80字)组卷:63引用: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