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二中兴教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5/9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
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试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第四段中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
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透过他的诗作还是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
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
D.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组卷:5引用:7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随后疫魔又在世界其他地方肆虐。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民依然十分关注疫情防控,尤其关注疫苗研制,大家希望能早日接种疫苗。那么由我国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这款疫苗具有怎样的特点?Ⅲ期临床试验成功后,还要多久能够大规模上市?哪些人适宜接种?疫苗对于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有预防效果吗?目前我国的疫苗研发进展在全球处于怎样的位置?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专访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记者:由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有哪些特点?
陈薇:这款疫苗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用看别人脸色来做我们的疫苗开发。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我们也能以更低的价格让中国百姓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接种。这是一个技术先进的病毒载体疫苗。它的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有体液免疫(抗体和中和抗体),又可以获得细胞免疫。由于病毒是寄生虫,它自己不能生长、不能繁殖,需要到人体细胞里去繁殖,因此细胞免疫对病毒防控至关重要。我们3月16日开展全球首个I期临床试验,并于5月22日将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柳叶刀》上公布,接种的108人全部产生了抗体。《柳叶刀》主编对此的评价是“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是全球首个临床数据,单针接种就能快速引发免疫,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向全世界公布,使得其他国家的科研同行少走一些弯路,加速了疫苗的研究。
7月20日,我们向世界首次公布了I期临床的数据。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月份我们的疫苗已经开始在特定人群中接种。
Ⅲ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有效推进,由于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需要跨出国门推进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记者:Ⅲ期临床试验成功后,还要多久大规模上市?
陈薇:一般来说,一款疫苗研发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达到相关要求后再开始准备大规模生产。但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从I期临床试验时就开始进行大规模量产的准备。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Ⅲ期试验结果出来之后,我们的产能也会同步跟上,做好随时向民众大规模接种的技术准备,争取无缝对接。
记者:您觉得适合优先接种疫苗的有哪些人群?
陈薇: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触或具有密切接触可能性的群体,比如跟防疫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病毒相关研究人员、海关一线工作人员等。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还有一些自己有接种意愿的人。
关于接种群体和接种时间,我们只是提出意见建议,由相关部门统筹决定。我们主要是把高质量的疫苗准备好,国家什么时候需要,都能够及时用上,这是我们的责任。
记者:重组新冠疫苗接种后能提供多长时间的有效保护?
陈薇:新冠病毒从分离到现在才半年多时间,疫苗的有效期有多长时间,全世界的数据也不会太多,肯定都是一年以内的数据。我们的疫苗是在3月份全球最早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到现在我们也只有半年之内的数据。从目前来看,3月份的这一针还是有效的。它的保护性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仍在推进相关研究,目前只能根据以往的相似疫苗进行推测,比如埃博拉的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之后,它的免疫反应会有所下降,六个月左右再打第二针进行增强,能两年有效。这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
记者: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苗是否会失效?
陈薇:我们是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找到最有用那一段基因,把它做成疫苗。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我们选的这一段基因产生变化的几率非常低。截至目前,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
此外,由于我们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很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对它进行加强免疫,就像是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在做基因工程疫苗的原因--它是新一代的技术,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朝阳技术。
记者:您觉得我们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进程在全球处于怎样的位置?
陈薇: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处在整个世界新冠疫苗研发的第一方阵。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当中,我们占了一半以上。这个数据已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摘编自《对话陈薇:重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盖病毒变异》,《新华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拥有重组新冠疫苗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我们能以更低的价格让中国百姓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接种。
B.我国在疫苗研制过程中,把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向全世界公布,使得其他国家的科研同行直接走了捷径,加速了疫苗的研究。
C.陈薇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需要跨出国门推进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D.关于优先接种人群,陈薇认为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触或具有密切接触可能性的群体,另外,也要重点关注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从当下人民关心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情况入手,针对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的特点、效果等与陈薇进行了深入对话。
B.埃博拉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左右后再打第二针,可以增强免疫反应,能两年有效。所以与之相似的新冠肺炎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左右后再打第二针,就能两年有效。
C.军事科学院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可以像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D.目前全球公布的已经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我国占了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3)由军事科学院研制重组新冠疫苗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组卷:1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实在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亲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了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发现少了一头猪,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老丁将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乐了:“你开窍了。”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大石从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济,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2)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组卷:8引用:4难度:0.5
-
9.阅读以下材料,概括主要信息。
快递包装规范治理和绿色化进程虽然取得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请用简练的语言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每条不多于8个字。
材料:快递企业总部和基层网点问卷调查中,超过95%的受访者都表示,环保包装在成本方面的压力在目前来讲是难以承受和消化的。接受问卷调查的电商卖家,超过64%的受访者也认为,推广快递绿色包装的关键是要“把成本降下来”。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当前超过70%的快件和包裹来自电商。连续两年的深度和全面调研表明,快递六大包装中除封套、编织袋、运单之外,超过一半的包装物都来自于电商卖家或平台。c类零散客户的快递包装中仍然存在过度包装和浪费的问题;部分电商平台在使用包装箱时“大材小用”现象仍然很普遍。快递封装用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过程排放,另一方面是原材料生产排放。就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快递包装不管是生产过程中,还是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国家加大了环保督察和打击力度,但是劣质包装以及有害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仍然很严重,急需从源头进行治理。
①
②
③
④组卷:15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5引用:5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