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贵港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6 1:30:1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空艺术作为现代天文学与当代美术融合的产物,极大地延展了自然美疆域的新艺术类型,它借助深空探测技术表现浩渺太空的壮美景色,反映人类的远大梦想,推动相关研究,助力航天强国伟业。层出不穷的新艺术类型及其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将越来越多地以太空为灵感,释放出巨大的审美能量。
西方太空艺术的萌芽在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1638年完成的《银河起源》。不过,太空艺术的真正兴起与繁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1957年,美苏太空竞赛拉开帷幕,相关主题的插图海报、公共艺术和电视动画大量涌现。
其实,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早就有描绘与神话传说相关的星空、星座的汉画像砖以及星图壁画和文本。1907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全天星图》记载257官、1359颗星,可以说冠盖当时。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太空艺术作品陆续译介到中国。20世纪80年代,国内曾出版过一些引进或原创的太空题材连环画。电影方面,1959年,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两傻大闹太空》是中国首部科幻喜剧片。2022年初,孔大山导演的科幻喜剧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入围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随着科技进步,中国航天对太空探索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太空美术精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以及装置艺术等类型。美术作品里的航天题材丰富多样。表现航天员形象的作品如孙志卓《超级时代》等;表现先进探测设备的作品如崔爱国《嫦娥奔月》等;表现火箭发射题材的作品如王利《飞天港》等;表现航天观测题材的作品如骆根兴《明亮的眼睛》等。其中不少作品还荣获国家级大奖,比如王利《日月星辰》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贾力坚《赤道黄昏》获得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银奖等。
太空艺术作品遵循科学理性精神,将知识谱系图像化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人类心灵世界中的无限想象力,让观者能真切体验浩瀚宇宙之美,获得一种灵光普照之下的情感共鸣,激起人们探索更多未知领域的勇气,满怀热忱地创造属于人类理想的未来城市景观。
中国航天人已经许下宏愿,拟于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太空艺术作为践行科学与艺术融合理念的重要方式,在新征程上开拓人类探索星空的希望蓝海,不仅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聚光弘美,也为世界艺术史长廊贡献中华文明的智慧力量。
(摘编自朱平《太空艺术为中国航天弘美聚力》)材料二:
虽然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很久以前,艺术家就通过想象逃离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直至今日,艺术家们仍然在当今的“太空竞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屡次把浩瀚的外太空变成他们的展览空间。回顾人类探索天空和外太空的历史,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一部奋斗史,更是艺术家猜想、描绘未知或已知宇宙空间的历史。
在摄影术诞生之前,天文学家只能通过望远镜用肉眼观察外太空,再用绘画记录下来,因此很多天文学家都有画家的身份。那些手绘的图像虽然比不上照片精确,但另一方面,它们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具有艺术创作的典型特点。20世纪以来,随着天文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太空艺术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尤其在普及天文学知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对于浩瀚太空,人类在科技和艺术上的探索同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电影《流浪地球》,不仅仅是科幻作家和电影艺术家们的杰作,更是太空技术发展和人类想象力的结晶。
那么在当代艺术的视野下,太空艺术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今天当我们享受科幻电影或太空艺术带来的视觉愉悦时,总会思考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哪些图像会成为永恒?是在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展出的油画,还是普朗克卫星或者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无法定义永恒,但要知道,太空中的每一缕星光都是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才到达地球。如果说科学已经成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那么天文学就是引领这场文化革命的学科,因为它是最具视觉性的科学。无论通过超级望远镜,还是艺术家的画笔,太空艺术捕捉了大爆炸后宇宙产生的光芒。那些圆形、色彩和抽象形状显示了星系、恒星和各种元素的诞生,就像是高科技时代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向我们展示着“诞生”的奇迹。
(摘编自罗正《太空艺术的价值何在?由影片<流浪地球>引发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艺术的历史十分悠久,西方太空艺术萌芽于文艺复兴时代,在我国古代艺术史中,也可以看到太空艺术的影子。
B.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太空艺术迎来了真正兴起与繁荣的阶段,表现太空的艺术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状态。
C.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太空美术精品层出不穷,这与我国航天对太空探索不断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
D.与太空手绘画相比,太空拍摄虽然缺少了太空手绘画那样的想象力,但更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均谈到了太空艺术话题,不过二者在论述的侧重点上是不相同的。
B.材料一中叙述了西方太空艺术的历史,是为了突出我国太空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
C.太空艺术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它既要遵循科学理性精神,又要将知识谱系图像化。
D.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与多个门类艺术家的共同合作以及太空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3)下列选项,没有体现“太空艺术价值”的一项是
A.1865年,法国凡尔纳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书中对于炮弹探月舱的详细设计与插图描绘,与当今载人航天器已有几分神似。
B.鲁达乌斯凭借天文台,采集大量月球、火星图片,以写实主义笔触实现相片级重现,将高精度天体影像带到大众面前。
C.除在科学领域取得“胖五”火箭、祝融号火星车、天宫号空间站等成就外,中国航天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太空艺术的发展。
D.FAST团队创作的《脉冲星》中,100颗脉冲星或独奏或齐奏,与某团体成员的歌声汇聚在一起,引领你“飞”向宇宙最深处。
(4)为什么说“人类探索天空和外太空的历史,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一部奋斗史,更是艺术家猜想、描绘未知或已知宇宙空间的历史”?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组卷:5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赵 新
沟里村的老秋大叔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忌讳:最害怕最反感别人打问他的岁数。有人问他的身高,他笑嘻嘻地回答:“不高不高,也就一米七的样子,算中等个头吧。”有人问他的体重,他乐呵呵地回答:“不重不重,刚刚称过,满打满算也就125斤。”这当然是老百姓说的市斤。有人问他的岁数,他就烦了,他就恼了,他就红脖子涨脸地回答:“哎呀,哪壶不开提哪壶,你问我多大岁数干什么?查户口吗?招工吗?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多大岁数!”
他这样一闹腾,别人觉得很尴尬,就不敢再刨根追底。村里的老辈子们给留下一条古老的训诫,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阎王手上一根刺,当心叫它拔了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思是人活到73岁就危险了,阎王爷的花名册上就有你的名字啦!
在这有吃有喝乐享太平的年月,谁愿意上那个阎王爷的册子呢?
所以老秋大叔坚决反对别人打问他的岁数,一问就烦,再问就生气,三问就不搭理你。因为他的岁数一年比一年大,他必须守口如瓶,保守秘密。
也有根本不相信这一套,故意和他闹着玩儿、故意挑逗他的年轻人。
比如陈亮。陈亮25岁,他管老秋叫姑父。
姑父不是亲姑父,是这么论了那么论,论出来的一位姑父。按照当地风俗,这样的姑父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而不计较什么辈分不辈分的。
这是桃红柳绿的春天,村巷里流淌的都是鸟语花香。太阳刚刚出山,在五彩缤纷的朝霞里,村里人把饭碗端出来,或蹲或立或坐着,聚在十字街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吃早饭,热腾腾的面条,浓香黏稠的稀饭,香喷喷的煎饺……
这工夫陈亮看见了老秋,那老汉端了一大碗面条儿,靠在墙根儿里,吸溜吸溜吃得很香甜。陈亮走了过去:“老秋姑父,您好您好。您吃的什么饭呀,看吃得欢实的!”
老汉很认真地回答:“你小子怎么说话?没大没小,没老没少,喂猪喂狗喂牲口才说它们吃得欢实呢。我是你姑父,是你老辈子!”
陈亮笑了:“哟,姑父可真会挑理啊!我猜想,这面条儿是姑姑擀的吧,她手艺真好,擀得又长又细!”
老汉并不恼怒,反倒笑嘻嘻地回答:“小子,这还用问吗,这面条儿当然是你姑姑擀的!你记清楚了,你记牢靠了,她是你姑姑,她是我媳妇儿!”聚在一起吃饭的人们轰的一声笑了,都觉得老汉风趣幽默,说话挺有意思。
但是在陈亮问了第二个问题后,老汉就恼怒了,就恼怒得怒发冲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陈亮问:“姑父,您有60岁吗?我看您身板结实精神抖擞,好像只有50多岁!”
老汉一下子激动起来,红了脸回答:“淡话!你问这个干什么?”
陈亮说:“姑父,不干什么,我随便问问不行么?”
老汉扭身就走:“陈亮,你回家问你爹去,问你娘去!你不是咱们沟里村的人,你简直不懂沟里村的规矩。你白白上了高中,白白长了那么高的个子!”
陈亮追了上去:“姑父,您等等再走。我必须提醒您,我不但是咱沟里村的人,我还是咱们村委会的会计!”
老汉说:“小子,你别拿会计吓唬我,我就是不告诉你我的岁数!”
陈亮说:“姑父啊,先别吹大话,您要是告诉我了呢?”
老汉说:“小子,我要是把我的岁数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了,我管你叫姑父!”
老汉又补充说:“大伙可以做证明,大伙都听着哩!”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谁都是忙忙活活的。到了晚上一弯月牙朦朦胧胧亮起来的时候,村委会的高音喇叭响了,是陈亮严肃而又认真地广播一个通知。
陈亮的嗓音很浑厚,很响亮,好像是山山水水都有了回音,都帮他呐喊,帮他传播,帮他布置。
一开始老秋拿这广播不以为然,因为陈亮经常在这喇叭上呼来喊去,显示他是村委会会计。但是今天不知怎么侧耳一听,就觉得这个通知很重要很可心很温暖,他必须认认真真地听下去,一字不落地听下去。
陈亮广播说:“尊敬的乡亲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大娘婶子们,根据上级通知,现在对我们沟里村的老年人进行认真而又严格的统计,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请带上您的身份证,到村委会进行登记,准备按月领取您的养老金……”
老汉听得兴奋了。
老汉听得激动了。
他算了又算想了又想,按周岁说,他今年正好60岁,他老伴儿也正好60岁。两个60岁,就是双份养老金!
哎呀,好大的福气,他们赶上了这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年月,以后可以和上班的人们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
哎呀,好大的骄傲,他们是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
什么七十三,什么八十四,那是爷爷奶奶老辈子们念叨的事情,过时了,早就过时了,听不得也念叨不得了!
老汉在家里坐不住了,揣了身份证,大踏步地来到村委会。
这个时候,村委会里只有陈亮一个人。
陈亮很严肃,拿出一张表来,直来直去地问他:“姓名?”
他回答:“赵老秋。”
陈亮又问:“年龄?”他响亮地回答:“我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的生日,61虚岁,60周岁!”
陈亮再问:“为什么您自己来了?”
他笑了回答:“你姑姑已经睡着了,她劳累一天,我不好意思叫醒地。”
陈亮给他倒了杯水,请他坐下喝茶。
他不坐。他红了脸说:“陈亮,对不起,我输了,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汉十分忌讳别人打问他的岁数,可见他思想陈旧、顽固,也体现了老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B.陈亮问老汉岁数,故意和老汉闹着玩,故意挑逗老汉,可见他虽是高中生,却没有尊老的美德。
C.“都帮他呐喊,帮他传播,帮他布置”写出了陈亮广播时嗓音的洪亮,传播的消息振奋人心。
D.小说主要从一个普通村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个角度折射出了我国农村当今的“巨大”变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运用了人物对话,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展现人物个性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有助于推进情节的发展。
B.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天的早上和晚上,这样安排能让情节集中、紧凑、自然,主旨突出,符合生活真实。
C.小说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语言富有乡土特色,如“欢实”等;人物富有乡土特色,如老汉就是典型的乡民。
D.小说使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同时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与浓郁的抒情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对于别人问自己的岁数,老秋大叔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组卷:6引用:4难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2)《荀子•劝学》中指出,锲而舍之,就会“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的两句是“组卷:5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说苑》)
材料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某校拟开展以“终身学习,提高自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2难度:0.5